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反思甲午强化海权意识 日须补历史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6:3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来自海内外的120多位知名专家24日齐聚北京出席一项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反思当时中国在甲午战争惨败原因,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总结今天中国要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必须吸取的教训。专家表示,中日关系已达建交以来最紧张时刻,日欲改善关系,须先正视历史。也有专家倡议,应强化海权意识,建设强大的中国海军。
  香港《文汇报》25日文章援引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武寅观点说,甲午战争是日本国策的负面开端。甲午战争的实际效果如何,对日本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或者说是示范效应。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沉迷在历史的梦境中未能清醒。
  常存战备 立不败之地
  对于中日关系发展,武警部队原司令员巴忠倓直言,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别人主动改变他的做法,我们只有居安思危,不断自强,才能将战争的噩梦永远打破。
  军事科学院前副院长糜振玉中将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广大民众对海洋在国家建设和安全中的地位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海洋意识和海权观念的薄弱。“应建立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权观,建设强大的海军。”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副所长以及海军大校杨晓丹亦表示,要深刻借鉴甲午海战失败的教训,充分认识海军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面对严峻复杂的海上安全形势,我们决不能重蹈历史覆辙。
  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王泰平表示,重温甲午战争史具有现实意义。120年后的今天,日本东山再起,把中国视为假想敌,要牵制和阻止中华民族的复兴。“安倍上台以后,在军事安全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举措,不断地加强在东海的军事部署,把军事矛头指向中国。”
  文章称,对于中日关系的未来,与会专家均表示,中日关系不能永远僵持下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是一衣带水的亚洲大国。亚洲要振兴,亚洲人民要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福祉,日本和中国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专家呼吁:日本须补历史必修课
  香港《大公报》25日文章表示,甲午战争不仅令中日命运从此走上不同的道路,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也延续到了今天。反思历史教训,审视甲午战争对当今中国有警示意义。专家表示,日本只要一天不上历史的必修课,就一天找不到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甲午战争是中日关系史上的转折点,也是日本对华观转变的拐点。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表示,甲午战争以来的中日两国国家的历史,战争多于和平,紧张多于友好,要创造和平多于战争,友好多于紧张的局面,中日两国人民都要经常回顾历史教训,牢记历史教训。
  他指出,中日两国需要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必须遵守一个前提,即正视历史。如不正视历史教训,中日关系很难得到改善。“不尊重历史的国家和民族一定会遭到历史的报复。”
  甲午战后 日窃占钓岛
  《大公报》另一篇文章分析,甲午战争影响至今的一个表现就是钓鱼岛问题。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表示,甲午战前日本政府通过秘密调查已十分清楚钓鱼岛是中国命名的岛屿,因此只好等到甲午战争胜局已定之后才秘密窃占。
  刘江永指出,日本声称甲午战争爆发十年前即1884年,有日本人发现并登岛开发,很多日本人也信以为真,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根据证明这是事实”,刘江永称,古贺辰四郎是在1895年6月提出的申请,只能说这是日本人在其殖民主义期间的开拓行为。随着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占领中国任何领土,包括在钓鱼岛的权力应全部归零作废。
  刘江永解释,早在1885年,日本第一次占领了清朝的藩属国琉球,随后开始进行新的扩张。当时冲绳县县令被密令前往调查钓鱼岛,日本担心占领后可能引起清政府的反应,便暂缓行动,开始作对华战争准备。
  1894年3月,日本国家出版的地图当中并没有钓鱼岛。而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在胜局基本已定的情况下,秘密决定把钓鱼岛划归冲绳“管辖”。《马关条约》签署之后,新版的日本地图也未纳入,而是在地图旁边写了一行字称,琉球地带是和“支那”台湾相接的地域,地图上所画的边界线是一个弧形,完全是把钓鱼岛及“尖阁列岛”排除在外。
  甲午战争 中国败在何处?
  《文汇报》文章分析,120年前的今天,甲午战争在丰岛海面爆发,被称为“亚洲第一”的中国北洋水师于7个月内全军覆没。这场惨败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留给后人不断穷究的历史迷思。特别是今年以来,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的各类活动如火如荼,其规模、层次、频率、热度,明显超过以往,国人追问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国到底败在何处?
  答案当然不是唯一的。作战谋划的失误、海权意识的淡薄、清廷的腐败……的确,在西方列强的炮舰威胁下,中国和日本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各自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诚如专家分析,日本的“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上全面学习西方,而清朝的“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的口号下,只引进西方的“器物”,却拒绝制度乃至国民性的深刻革命。“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一个则止于外形”,甲午战争恰恰是这两种变革成败的检验场。
  文化而非政治决定社会成败
  日本“明治维新之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其中,“人心的改变” 最为关键。梁启超指出,“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故我国民一盘散沙,不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10-5 07:18 , Processed in 0.092006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