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9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养浩(元)诗《寓兴和》鉴赏(贺振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3 09:18: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垣文学 于 2017-4-23 09:35 编辑

  

  延祐四年二月,余以事至兴和,凡留百余日。寓居城东隅,幽阒深迥类隐者所居,因得诗十首,以为他日归田起本。

  平昔嗜幽隐,未敢闻斯行。虽云系以爵,雅负羲皇情。
  兹来志颇惬,若遂林泉盟。城居况清寂,冲襟淡无营。
  开帘纳香薰,庭草微波生。非因客相遇,竟日无人声。
  乌衣时往还,黄耳恬不惊。安得幅员广,举若此境清。
  嘉时恐易失,孰谓淹边城。

  日出未起云,枕上闻禽呼。缅思金马门,万骑争先驱。
  而我幸免此,日与幽寂俱。所莅惟一事,事已无余拘。
  或仗徒城堞,或骑游郊墟。或赏东邻花,或阅西家书。
  归来曲肱卧,旅窗亦明虚。优哉聊腹尔,讵必山泽居。

  钩帘坐观雨,濛濛散如丝。彼燕何所欣,往来经纬之。
  檐风爽无骨,讵惟物蒙滋。余洒浸迫人,却避塌屡移。
  从来几风雨,今始由此怡。乃知寸心静,万象皆委蛇。
  人生故多事,安得恒如斯。

  --贺振祥鉴赏

题解:
  《寓兴和》即:居住在兴和城。寓为寄居、居住之意。兴和指今河北省张北城。大德11年(公元1307年)元武宗海山即位后,在今张北县白城子建元中都,并设置开宁路,直到1312年改隆兴路为兴和路,张北城始称兴和城。《寓兴和》出自《张养浩文集》之《归田类稿》第二卷。延祐四年即公元1318年,作者奉使到兴和办事,共住了百多天。寄居在城东一个角落,环境静寂幽深,因此写出诗作十首,以备将来退隐归田成书所用。

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别号瞬庵,晚号云庄老人,山东济南人,唐朝名相张九龄弟张九皋之23代孙。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张养浩“正大刚方,磊落有大节”(张起岩《文忠张公神道碑铭》)仁于家,忠于上,爱于民,直言敢谏。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因看到元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以父老归养为由,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还乡隐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元史》本传),星夜奔赴任所,到任四月,劳瘁而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张养浩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诗文集《归田类稿》。


写作背景:
  张养浩为官方正,敢于直言犯谏。元武宗时,曾因议立尚书省事,大违当政者意,被构罪罢官,沦为一介平民。至大四年(1311) 正月,武宗去世,仁宗即位。仁宗在位期间先后使用皇庆(1312~1313)、延祐(1314~1320)两个年号。仁宗为太子时曾受过张养浩的教诲,也敬佩他的人品才学,因此重新起用了张养浩。仁宗很有远见,一改前朝废除科举的制度,重新开科取士。张养浩先后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知贡举,主持科考。他秉公取士,不徇私情,为国家录取了很多人才。接着,他又被提升为参议中书省事,这是张养浩官位最高的时期。张养浩虽官高位显,仍清廉自律,勤于王事,直接参与朝政决策,尽力辅佐仁宗,一度出现了史称“延祐之治”的盛世。这种局面在短暂的元朝历史上是罕见的,身居要职的张养浩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延祐四年二月,张养浩奉使监籴( 买粮)到兴和期间,悠游之余作诗《寓兴和》十首,今存三首。


序释:
    1、延祐是元朝元仁宗的年号,(公元1314——1320年),共计7年。
  2、余以事:余:我。余以事即为我从事、办事。
  3、凡:平凡、总共的意思。
  4、隅:角落。
  5、幽阒:[yōuqù]  静寂。
  6、深迥:[shēn jiǒng]  深远貌,僻远的住所。
  7、类:种类相似,像。
  8、起本:犹言伏笔;起因,由来。如(元)王祯《农书·农桑通诀一》有《农事起本》、《牛耕起本》、《蚕事起本》等篇。

诗一注释:
    1、平昔:古文中是往昔、过去、以往的意思。
    2、嗜:[shì] 喜欢,爱好。
    3、幽隐:隐居;潜藏,或指隐居未仕的人。
    4、未敢闻斯行:斯,这次。没有敢(让别人)听到我这次出行的行踪。
    5、云:说。
    6、系以爵:爵,官爵、官位。系,动词。系以爵,此处可理解为顶着高官的身份来的。
    7、雅负:雅,尊敬他人的敬辞。负:辜负、亏负、有违。雅负:有负、对不住。
    8、羲皇:[xī huáng] 指五帝三皇中的伏羲,伏羲也叫人皇,是创世英雄和文化英雄。说羲皇情:多指文人对远古羲皇时代民情(淳朴敦厚,无忧无虑)的向往情结,柳宗元《旦携谢山人至愚池》有“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9、惬:[qiè] 惬意,快意,满足。颇惬即为多么快意。
    10、若遂:如若实现,遂:遂心,满意,实现。
    11、林泉盟:指隐居之地。蒋介石《雪窦山口占一绝》有“我与林泉盟在夙,功成退隐莫迟迟”句。
    12、冲襟:亦作“冲衿”,意为旷淡的胸怀。
    13、淡无营:淡泊无营。“无营”是“无所谋求”的意思,即自己不受约束,淡泊名利,无欲无求,有点隐士的味道。
    14、开帘:拉开珠帘。
  15、香薰:薰[xūn] 香薰即香炉的一种,有盖的,在器皿之中燃香,通过器皿的孔隙散香。这里应作为花的香味。
    16、庭草:庭前的草。
    17、竟日:终日,从早到晚。
    18、乌衣: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指代百姓。
    19、黄耳:意指黄狗。
    20、恬:安静,安然,坦然。
    21、安得:其意是怎么才能求得;哪里能够得到。
    22、幅员广:人口多,地域广。
    23、举若:举,推举;兴起。
    24、嘉时:吉庆、幸福、美好的时刻。
    25:孰谓:谁说。
    26、淹:沉浸。

译文:
  平素一贯喜好隐居,没有敢(让别人)听到我这次出行的行踪。虽说是顶着高官的身份,还是怕辜负了兴和这地方淳朴敦厚,无忧无虑的犹如远古羲皇时代的民情。我这次来情志特别惬意,好像是实现了归隐林泉的夙愿。在兴和城宿居境况清新静寂,旷淡的胸怀无欲无求,拉开珠帘可嗅到花的馨香,欣赏庭院里风拂野草生成的微波。若不日听不到人声。穿着黑衣的庶民时常来去走动,黄狗坦然自在并不惊怕。怎么才能使广大地域的人们,都能从容不迫地享受这样的清静呢?只怕美好的时刻会轻易失去,谁能断的可以长久滞留在这一边城呢?

诗二注释:
    1、云:助词,无实在意义。
    2、缅思:遥想。
    3、金马门:指宦者衙署门。门傍有铜马,故谓“金马门”。
    4、万骑:形容车马之盛。争先驱:争当先驱者。
    5、俱:一起,在一起。
    6、莅:[lì]  到的意思。莅任、莅临、莅场。
    7、拘:拘泥、限制。余拘:剩余的一点限制。
    8:仗:凭杖。仗徒,靠徒步行走。
    9、城堞:城上的矮墙,泛指城墙。
    10、郊墟:[jiāoxū] 郊外,村野荒丘之间。
    11、肱:[ gōng] 肱骨,指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曲肱:《论语》“曲肱而枕之”。
    12、旅窗:旅居屋子的窗户。
    13、聊腹尔:偶尔推心置腹聊天。14、讵:[jù]  岂,怎。岂料,怎么,难道。
    15、山泽居:隐居山野的生活。

译文:
  太阳出来我还没有起床,躺在枕头上听着鸡与鸟的鸣叫。遥想着官衙门前车马纷杂,官吏争先恐后进进出出的景况。而我却有幸摆脱这种情景,在这里每日与幽静寂寥共处。到这里唯一的事做完后,就没有任何一点限制与约束。我或者沿着城墙徒步行走,或者骑马到郊外村野荒丘游玩。或者到东邻赏花,或者到西边人家读书。回到自己屋中,曲着臂膀侧睡休息,旅舎的窗户忽明忽暗。偶尔推心置腹与友人聊天是多么愉悦,何必一定要在高山大河地方隐居呢?

诗三注释:
    1、钩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帘布。 钩: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
    2、彼燕:那些燕子。
    3、何所欣:何所:何:疑问代词,指什么,何处,为什么。欣:欣悦
    4、经纬:地理经纬度,这里指纵横穿越。
    5、爽无骨:无骨指人体中没有骨的部位。爽无骨:形容清爽使得体态柔软轻盈。
    6、讵惟:[jùwéi]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
    7、避塌屡移:躲避倒塌屡次移动位置。
    8、怡:和悦,愉快。
    9、乃知:才知。
    10、寸心: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11、万象:道家术语。汉语词语,释义为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
    12、委蛇:原指蛇的绵延屈曲貌,后引意为:随便应顺,敷衍应酬。
    13、故多事:本来多事。
    14、恒如斯:永远这样的意思。斯,这样。

译文:
  用器具把窗帘钩掀开来,坐在窗前观看下着的雨,细雨蒙蒙,雨丝条条。那些燕子为何那样欢欣,纵横来回上下腾飞。房檐下的风透入来,是那么轻盈凉爽,为何独我一己得以享受此般雨露滋润。我思及哪些遭受风雨交迫浸淋的人们,却要为躲避房屋倒塌而屡屡换地方。人生一世要经历几多风风雨雨,而今我才由此初次悟得真正的愉悦。人的心境可以一时宁静平和,而世间一切事物景象却都是绵延屈曲。人生本来多事,怎样能够得到这样长久安闲、舒适的怡人境况呢。

赏析:
  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元朝统一全国后共经历十二代帝王,张养浩一生就经历了八朝,贯穿了元朝的大部分时间。他为官期间颇多建树,淡泊名利,忧国爱民,力行职责,直言敢谏。元武宗时曾任监察御史,上《时政疏》十余万言,提出了当时的十大弊政,触怒了武宗和当朝权贵,被降职为翰林待制。不久又被罢官为民。这对他的仕途是个极大的打击,思想上因此萌生了归隐的念头。仁宗即位后重新起用了张养浩。这又使得他处于仕与隐的矛盾之中。《寓兴和》三首诗正是他这种矛盾心理的具体流露。
    “平昔嗜幽隐,未敢闻斯行。虽云系以爵,雅负羲皇情。”诗的开篇四句就道出了张养浩心隐的态度,包蕴了他对自己人生的深切感悟,试图解决其仕与隐之间的矛盾。虽然在兴和城仍以官员的身份,但感觉自己已经实现了短暂的归隐。“兹来志颇惬,若遂林泉盟。城居况清寂,冲襟淡无营。”在这里,他没有世俗考虑的萦绕,而是悠闲自在,细细体味着“幽阒深迥”田园生活的快乐,心中颇感愉悦。“开帘纳香薰,庭草微波生。非因客相遇,竟日无人声。乌衣时往还,黄耳恬不惊。”优美的自然景物,使张养浩寻求到一个与污浊官场不同的的美好世界。他内心的渴望正是这样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由生活,一种朝廷之外的生活天地。诗的末尾发自肺腑的加以议论,“安得幅员广,举若此境清。”他不仅自己享受这样的快乐,更希望全天下人都能和他一样。这充分表现了张养浩虽经历了仕途险恶,渐渐厌倦官场的时候,仍在热情地关注着苍生。他之所以能发出这样的感慨,是他长期体察民情,关心百姓之苦的情感的凝练与升华,可谓是情动于民,论激于心。同时他也感到自己肩负的天朝使命的重要,遗憾不能久居在兴和,“嘉时恐易失,孰谓淹边城。”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养浩的隐逸观,是一种不同行迹而求适宜的心隐倾向,对隐充满了通达的气度与胸怀。同时又反映出他忠于职守,完成作为官吏所应尽的世俗职责。
  张养浩此一时期的心隐情怀,在《寓兴和》下两首诗中更表现的淋漓尽致。
  “日出未起云,枕上闻禽呼。”诗人早晨起床前贪睡懒起,说明其心情轻松。“缅思金马门,万骑争先驱。而我幸免此,日与幽寂俱。”想起官场勾心斗角的险恶,他无不感到此时心灵的超脱与欣慰。在办完事的同时,尽享消遣之乐。或徒城堞,或游郊墟,或去东邻赏花,或去西家阅书,毫无任何的约束,任自己的喜好随意行动。我们也从中看到,张养浩善于与居住在兴和这个地方的普通居民交往,不讲地位高低,只求志趣相近。表明了他对行藏并不注重,而要让其行为合乎道义。“优哉聊腹尔,讵必山泽居。”这一议论句充分印证了这点。
  纵观赏阅张养浩的这三首诗,让人深深感到,他总是陶醉于宁静的快乐之余,不忘抒发议论。“钩帘坐观雨,濛濛散如丝。彼燕何所欣,往来经纬之。檐风爽无骨,讵惟物蒙滋。余洒浸迫人,却避塌屡移。”景中生情,抒情议论,议论中包涵深刻的寓意。“从来几风雨,今始由此怡。乃知寸心静,万象皆委蛇。”以诗言志,诗情见人,这足见其浓厚的抒情意味。他最后大发感慨,道出了世间不变的规律与人生真谛,“人生故多事,安得恒如斯。”
  赏析张养浩的《寓兴和》三首诗作,我们更领略了他的诗歌风格与艺术魅力。诗作格调高远,文字显白流畅,感情真朴醇厚。“开帘纳香薰,庭草微波生”之句,空灵形象描述;“钩帘坐观雨,濛濛散如丝。彼燕何所欣,往来经纬之”之句,灵动凝练之笔,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天然之美,以超然淡泊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极少华丽辞藻,不事渲染;极少工笔细描,犹如白描,本色恬淡,自然而不妖媚,赋予韵致,给人以美感。钩帘、观雨、彼燕、檐风八个字,由近及远,由物至人的描写,使宜人的景色让人怡然自得。诗人所呈现的具有飞驰的、灵动的文化与艺术上的气韵和精魂特质,源于物象,赖于融合客观景物的主观情思及体验与领悟。在他看来,身边的一草一木,任何一个极平常的事物都是诗化的,心境宁清澈,触处必题诗。体现了张养浩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久而弥漫的诗味,用诗人情怀捕捉诗情,用画家的眼光撷取田园画意,用乐师品赏韵味,在平淡的语言中蕴含韵味醇厚、旷远散淡、浑然天成的境界。
  在第二首诗中,张养浩连用四个叠字“或”,将自己悠闲自乐的情状描述的如在眼前,可谓别具匠心。唐代诗人韩愈写的《南山诗》中铺排春夏秋冬四时景色,刻画山势的句子曾连用五十一个“或”字,使整首《南山诗》充溢着雄浑的气质。不难看出,张养浩在诗作上受唐代诗人名家的影响,继承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学习韩愈的某些诗风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在元代,诗坛曾出现过“宗唐得古”的潮流与风气。
  在这三首诗中,张养浩都采用了以写景抒情议论笔法。写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或大笔勾勒,或细笔描绘;或融情于景,或移情于景。更加突出了其寄居兴和城的清新幽静,流露出诗人获得片刻归隐而怡然自得的心境。同时也折射出他对田园图景的依恋和热爱。当他每每沉醉在大自然的赐予中,总要触景生情发出感慨,将诗的落脚点放在议论上,在每首诗结尾皆加以发抒议论,表明自己的某种看法与观点,有效地增强了诗的理性色彩与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赏析《寓兴和》三首诗,可窥一斑。张养浩宽广的艺术视野、丰富的创作题材,长期的艺术实践,为元代诗歌做出了卓越贡献,堪称一代文学大家。

参考著作:
  王凤杰《张养浩仕进中的隐逸情怀》,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版),2010年5月第10卷第三期
  王姣锋《张养浩诗歌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501),2008年6月1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5-6 18:54 , Processed in 0.142220 second(s), 21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