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4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怀念一间阅览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15:2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桐 于 2015-8-2 15:25 编辑

       认识苏曼殊那年,我十八岁,读着“满山红叶女郞樵”那样耐人寻味又诱惑到极致的句子,满心震惊。我震惊于他年轻若此便是那样博大精深。苏曼殊十六岁出家,三十五岁英年早逝,但他在坎坷短暂的一生里却创作出大量格调不凡的诗文画作,翻译了国外名著,成为民国初年的爱国奇才。他“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的遗言也留给后人无胜唏嘘。那一年我还认识了张恨水,读了他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知道了鸳鸯蝴蝶派。十八岁那年,我被“磨砖不能作镜,坐禅岂能得佛”这样的禅家智慧折服。十八岁那年,我像贪婪的海绵落入知识的海洋,不知足地饱吸着。
       在中学阅览室藏书阁昏暗的角落里,我坐在一捆旧书上,偷偷读着苏曼殊。我们几个同学借口去阅览室打扫卫生,逃掉了自习课。而那时正是学习紧张的高中时期。可是阅览室的藏书丰富得令人心里发慌,它的诱惑力已远远超过了高考给我们的压力。记得第一次走进阅览室,看到那里一排排的书架沉甸甸的藏书,我们每一个人都兴奋得眼睛瞪得老大。尤其是那些古朴厚重的线装书籍,闪着古老的诱惑人的光芒,里面的手写体印刷与宣纸绘画,就像看到了作者真实的书画创作,带着作者的情感与体温,令人爱不释手。我几次和最要好的伙伴偷偷商量,与其让这些珍贵的藏书闲置这里接受尘埃,倒不如由我们这些好书者捧回家中日日置于案头,摩挲阅读温暖心灵。可是,我们终究没将它们拿走,那个拿可是“偷”啊。幸而当时没拿,不然现在如何面对母校。
       记得每次钻进阅览室,我们都不想出来,恨不得带个烧饼被老师一不留神锁在里面才好。可是精明的老师每次都会把我们几个灰头土脸的家伙从角落里一个个找出来。那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站在最高处打扫卫生。书架最高处往往有着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好书。我站在最高处借口打扫,拍去上面的灰尘,一看就会忘记时间。《史记》、《资治通鉴》、《汉书》等等,我们学习的课本里有多少文章是从这里面摘选的,而我得以捧阅全部,那份自豪与优越充溢着整个心灵。我爱极了那个坐在一摞书上,蓬头逅面沉浸在书香中的女孩。不问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只用阅读将空虚的时间填满,用知识增加人生的厚度。
       毕业之后,我再也无缘遇到这样一间阅览室,只能隔着玻璃窗看一排排的书架,感觉离我很远很冷漠。
       置身书海的感受截然不同于现在的网络阅读。网络阅读嗅不到油墨的馨香,听不到纸张翻动的清音,指尖没有真实的触感,眼睛还被辐射得眯成了细缝。最重要的是,快速的网络阅读无法使心灵随着书页的拂动淡然漫步,记忆便无法加深,读过之后却了然无痕。
       古人凿壁偷光也好,映雪囊萤也罢,都是因为读书让我们在不能回避的困顿与苍凉中,感受到了内心的充盈与温暖。身居斗室,思接千古,心游万仞,读书让我们的心灵飞翔得更加高远,人生更加丰厚。
       怀念一间阅览室,其实更加怀念的是在阅读过程中,那份沉静如水、恬淡无波的心境。现在,关上电脑,捧起书,倚床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11-27 11:18 , Processed in 0.104147 second(s), 18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