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镇压爱国民众,摧残抗日力量。陈毅遵照党中央指示,率部挺进苏北,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当时苏北有四种军事力量:日军、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的军队、地方实力派以及新四军,新四军力量最小。在这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下,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陈毅与苏北军、政、工、商、学界交往频繁,积极争取中间势力。 新四军过泰州后,击败了韩德勤的多次进攻,进驻黄桥、姜堰。为广泛联合抗日力量,陈毅四处奔波,与黄安的朱履桥、海安的韩国钧等苏北名流接触,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些开明绅士,虽然赞成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但有的内心瞧不起新四军,有的对新四军是否能不计前嫌、与国民党真诚合作持怀疑态度。这之中,与韩国钧的交往最具影响和成效。韩国钧是苏北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苏北中上层士绅中有极高的声望。因他两度主政江苏,政界、军界许多人都是他的门生。 在陈毅和韩国钧的交往中,陈毅除了发信函,还亲自登门拜访,通过诗联和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韩国钧在一次谈笑时以联试探陈毅:“陈韩、陈韩,分二层(陈),含(韩)二心。” 陈毅听了,哈哈大笑:“我陈毅对你韩国钧是一层一心,就是对韩德勤,也是一层一心。”并对下联日:“国共、国共,同一国,共一天。” 后来,韩国钧又托人给陈毅捎来一副对联:“暴雨袭神州,哀鸿遍野:狂风卷巨浪,砥柱中流。” 1940年9月中旬,韩国钧在海安召开苏北绅商界知名人士座谈会,由他领衔发出致苏北各方长官电,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争取中间势力,使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在政治上、军事上都陷于孤立的境地,为之后的黄桥自卫战役的胜利打下基础。此后,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成立。陈毅率部移师海安时,韩国钧盛情邀请陈毅和夫人张茜住进家中,与陈毅把酒论文,纵论天下大事。其间,刘少奇、陈毅、粟裕等新四军将领曾会集于韩公馆共商抗日大计。 在积极争取中间力量的同时,陈毅还多次致电韩德勤,恳书“救国有份,抗战有地”。但韩德勤却一意孤行,执意要新四军退出姜堰。洞察了韩德勤想挑起事端的阴谋,陈毅电告负责调停的韩国钧,同意退出姜堰,并邀集各方代表开会,慷慨陈辞:“只要有利于人民,我军即便血涂四野,万死不辞。但求对方诚守诺言,不再逼人太甚!”朱履桥先生说:“如果你们退出姜堰,韩德勤再向你们进攻,则不但欺骗了你们,也必然遭苏北人民唾弃!” 韩德勤果然自食其言,向新四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10月5日,黄桥大战开始。曾任江苏省长的韩国钧,面对韩德勤的无赖举动,无可奈何地致信陈毅:“年老力衰,德薄能鲜,难负调停之责。”并附联一副;天心已厌炎黄血;人事难评黑白棋。此联表达的是韩国钧厌恶内战、渴望和平的心声。这副韩国钧赠送给陈毅的手书对联,还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共产党人的革命艺术。不久,韩国钧的这份心声被转化成他的实际行动。 黄桥大战以新四军胜利、韩德勤惨败而告终。大战结束后,陈毅派朱克靖去拜访韩国钧,韩国钧又书一联盛赞陈毅的才智和胆识:“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因为觉得共产党诚信可靠、生死可托,韩国钧从此一心向着共产党,至死未变。 韩国钧的抗日言行,遭到日伪嫉恨。1941年,南京汪伪政权派人到韩国钧避居的城郊徐庄,威逼他出山担任伪江苏省省长,遭到韩国钧的严词拒绝。敌伪无奈,只得将他软禁起来。不久,韩国钧积郁成疾,终于不起。易篑时,他郑重嘱咐家人:“抗日胜利之日,移家海安,始为余开吊,违此者不孝。” 韩国钧现存书法墨迹不多,在南通博物院,及一些书籍的题签、序、跋中能零散地看到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