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68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婚礼习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0:5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结婚是婚姻三步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结婚典礼仪式这天,男方家称作“娶媳妇”,女方家称作“聘闺女”。同称为喜事。在这天早晨,男女双方各在自家门口贴红喜字,男方家门口贴双喜,女方家贴单喜。男方家要选请2至4人去女方家迎亲。旧时迎亲要提着酒和24个喜馒头给女方家。还有一个押轿的童男子(大多11至13岁),不能空轿去女方家接亲。
    娶亲的人有骑马去的,也有去抬轿的,动身迟早,根据拜堂的时辰和离女方家远近而定。娶亲人跟随花轿鼓匠,吹打到了女方家后,女方家要端出茶点热情招待,并付给各位喜钱。这些钱都在小红纸包里,一人一份,吃喝片刻,新娘在屋里由亲人(一般是嫂子或姐妹)帮着穿戴凤冠和霞帔,这些凤冠霞帔是男方家租凭花轿时一起租来的。上轿前吃几个鸡蛋,也叫吃喜蛋,一是为了喜庆,也是为了解饥渴。新娘胎穿戴好,脚不再着地,由哥哥或姐夫把新娘从炕上抱到轿子里,有2至4人新亲,送至男方家。
    当新娘上轿时,男方这边也忙个不亦乐乎,新郎头戴礼帽,礼帽上插象征吉祥的的柏枝,身穿旗袍,外套马褂,口含一块冰糖,当花轿抬放到男方家大门口时,鞭炮齐鸣,鼓乐高奏,主持曲礼式的司仪,手拿芭斗壳子,(柳编小筒),领着两位搀亲的人,和一个端胭脂盘子的小姑娘走到帘前,撩起新娘盖头,先擦颜粉,再用鸡蛋滚两个红脸蛋,并把装有大米小米红豆绿豆和铜钱、银戒指的“宝瓶”递到新娘手中,然后新娘在礼赞声中、抱着有红绸的宝瓶,由一边一个搀亲的人扶下轿,司仪手中拿芭斗壳内装着碎干草节、高梁、黑豆、铜钱、红枣、花生等,边扬撒筒里的东西,边唱“下亲歌”。“一把草,一把料,新媳妇下轿子,新人下轿贵人搀,铺天盖地撒金钱,撒金钱,铺金路,新人双脚踩黄布”。新娘胎下轿后,踩着黄布往前走,歌词随着院子大小快慢连续唱:“新人下轿喜重重,脚踩黄道步蹬云。一撒金,二撒银,三撒青龙把路引,四撒白虎躲藏,五撒盈门喜庆,六撒金玉满堂,七撒福寿安康,八撒麒麟送子,九撒子孙兴旺,十撒撒到桌前,请出新郎拜堂”。当新郎到了高桌前,拜堂开始。下亲人唱道:“远远望见一凤凰,凤凰落在脊柱上级,今天本是良辰吉日,新娘新郎拜花堂”。鼓匠吹着轻快的曲子,下亲人喊道:“就位”、“举高”、“跪好”、“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亲友!夫妻对拜”!礼毕后,新郎新娘站起来,下亲人所插的东西都放在新郎胳膊下,放一件说一句吉庆话。一拔箭,一元复始;二拔箭,二字平安;三拔箭,三阳开泰;四拔箭,四时如意,“镜子不是一块铜,生下小子坐朝庭,养下女的坐正官。剪子剪,尺子盘,生下小子中状元,养下女子戴凤冠!”“鹿角有福,千年不穷万年富”。“秤杆吊着一串钱,装到我的兜里买包烟。“念念有词之后,新郎新娘按男前女后次序,然后入洞房。挑盖头,方知新娘的真面目。
    结婚典礼为三天,头一天叫拜堂,第二天叫“认大小”,第三天叫“回三”。在提倡婚事新办中,婚礼较以前从简了许多,花轿不坐了,路近的就由接亲人陪同走到婆家,后来有了自行车,有的新娘就由新娘用自行车接到家中,凤冠不戴了,新娘只需穿色泽鲜艳装即可,新郎新婚的穿着随时代变化,五十年代后期新郎不穿马褂,不戴瓜皮帽子,改穿制服,或中式对襟上衣,新娘穿红衣、花衣者居多,还有穿列宁服的,六十年代末期到“文革”十年,婚礼更加朴素,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典礼仪式简而又简。到了八十年代初,市场经济活跃,生活水平提高,婚礼大办风骤然刮起,热闹非凡,大小汽车接送,迎送亲人增多,新郎多穿西服扎领带,胸前带红花,新娘花团锦簇,满头红色粉色的塑料花、娟花,新娘在典礼仪式上的服饰中西结合,有红礼服、白礼服、红旗袍、红色连衣裙、红色套裙等。
    过去宣化境内,新娘到,要放鞭炮,到了九十年代,城内禁止燃放鞭炮,办事改为请乐队,乐队有民乐队,有管弦乐队,民乐队一般在迎新娘时跟随,一路吹吹打打,而管弦乐队一般是在举行婚礼时恭候在餐馆门口,新娘下车,步入红地毯,奏《婚礼进行曲》。九十年代后期,迎亲车辆发展使用奥迪、帕萨特,甚至使用奔驰、林肯等高级轿车10多辆,一路上男方还要将所有上下水井盖放上红纸,以示吉利。新娘到达餐馆时有的还要改坐轿子可谓中西合璧,古今结合。过去,宣化娶媳妇大多在家里举办宴席,男方家要提前搭灶棚,请厨师,请人帮忙,如果自家房子不够摆席,还要临时借用左邻右舍的房间,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在家办宴面的渐少,图方便省事,大多在餐馆里办,所以每逢三、六、九,餐馆总是好买卖。随礼,也叫“随份子”,一个人结婚,要告知亲朋好友,同事同学。这些人得知婚礼举办的具体日期时,都要携礼前往祝贺。随的礼有钱有物,早些时人们要买有纪念意义的礼品,大礼有被面、镜子,小礼有脸盆、毛巾,随礼钱由原来每份子几角钱到后来五元,十元涨到九十年代中叶一般礼钱五十元至百元。在农村随礼的礼钱数额要写在红纸贺礼单上,贴在墙上,其目的既有祝贺性,也有炫耀性。
    婚礼最为隆重的仪式就是筵席,筵席的档次规格丰俭取决于男方家经济条件,通常老百姓大多认可为十二、十六、十八个菜,所谓席面的好坏, 要看有没有鸡、鱼、海味,席面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称“四喜丸子”。一般说,新亲桌的席面要比其它桌的菜要好,另外,新亲桌可点菜、添菜,有个旧习俗就是新亲若招待的不好,要“发桌子”的,所以这一天,新亲挑什么礼,男方都要尽力应承。随着人的思想觉悟提高,“闹席”的新亲已不多。农村还有些遗风。参加婚礼的女新亲,吃罢饭或坐席途中,要主动送厨师一个红包。有时厨师会主动过来问一下饭菜如何,实际上此时也是向新亲索取红包之时。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4-20 14:11 , Processed in 0.092289 second(s), 19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