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8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泥土里生长的文字——读刘富琴长篇小说《山沟沟里的女娃》(冯海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17:21: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刘富琴长篇小说《山沟沟里的女娃》,不由地想到了梵•高的油画《农鞋》,饱含着汗水、泥土、生活的味道。就如海德格尔说的那样,画中的鞋昭示了田野大地的呼唤……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鞋子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喜悦,读刘富琴的长篇小说《山沟沟里的女娃》,亦如此,有着对苦难浸泡过后的坚韧生命的敬意,有着对经过苦难淬炼锻造出的善良人性的赞颂,有着对美好理想生活不息的追求与渴望……可以说,《山沟沟里的女娃》这部作品中饱含着乡土大地人类生存的苦难,特别是在有着鲜明地标性指向的蔚县大南山,最不缺少的就是苦难,但刘富琴作品中的苦难,成全了人性的善良与真诚、铸就了人性的坚韧与宽厚、包容。在这里,苦难就有了更为崇高的存在价值。刘富琴笔下书写的苦难,其终极指向是温暖,阳光,希望。作品的叙述,从刘金虎的爷爷开始,起笔处,很有着家族叙事的症候。但是作者的讲述,随着刘金虎退伍后作为护林员捡到山娃开始,则转向了人物命运的关注。就如铁凝说的,:当我写作长篇小说时,我经常想到的两个字是命运”。刘姓家族的故事讲完了,而刘金虎及其养女山娃的命运才刚刚开始。但是,作品中无论是刘金虎,还是刘金虎的祖父辈、父辈,还有刘金虎与秀梅失败的初恋、山娃多劫的成长经历,苦难的命运从始至终都如影随形。但令我们感动的是,在作品中,读者感受到的,并不是被苦难命运吞噬的无望挣扎与泪水,恰恰相反,我们感受更多的是与苦难、与命运相抗争的力量,是紧紧扼住苦难的咽喉之后迸射出来的光辉人性与精神的光芒。
  海德格尔曾经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文字的出现,为人类诗意的栖居建构起华屋广厦。对此,我们无可厚非。而泥土,则是所有建构的坚韧基石。在大地的泥土中,滋长的不仅有生命,还有诗意。从人类在大地的泥土中留下第一串足迹,文字,作为见证者与发声人,忠实地镌录下每一次行走的艰难与曲折。
  刘富琴的长篇小说《山沟沟里的女娃》,就是这样的文字,浸润着泥土的芬芳,包裹着大地的气息迎面而来,生活的味道,在文字的徜徉中层层荡漾开来。面对着这样的文字建构起来的艺术世界,就如同面对着我们的故乡,我们的大地母亲,氤氲着浓浓的乡愁,漫溢开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乡土大地,七十年代直至改革开放后三十年以来的乡村社会,在时代的变迁中,无论是物质性的存在还是精神性的涵养,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作为这一跨度近半个世纪的亲历者,刘富琴对于大时代中发生在蔚州大南山脚下的每一件人与事,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正因如此,作品中的主人公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蔚县大南山脚下刘金虎,在他身上,折射着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也可以说,刘金虎的大多数经历,是独属于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而刘富琴的叙述,就是深入到这一代人集体记忆的一角,将那些正在时代记忆中变得浅淡的人与事,重现在读者的面前,重现在当下消费主义至上、娱乐至死的消费主义者面前。她的故事,对于社会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具有着警醒与规训的意义。故事中,刘金虎作为养父在山娃身上的付出,早已超越了传统血缘意义上的亲情至爱,这是属于整个人类的大爱。在当下讲述中国故事、追寻中国梦的前行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至诚大爱来做价值导向,以成为当下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践行者与实践行动。我想,刘富琴长篇小说《山沟沟里的女娃》的意义,更在于此。
  若是追溯刘富琴这部作品的文学脉络,毫无疑问,完全可以归入到本世纪初曾经一度甚嚣尘上的“底层叙事”,又称“苦难叙事”。但是,苦难叙事之所以在喧嚣了一些时日后呈“式微”之态,同其在承担了挖掘社会阴暗面的同时却令人看不到希望、无法给人以向上力量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山沟沟里的女娃》叙事的思想指向性就很好,如上文所述,在苦难中让读者感受到力量、希望。也就是,苦难在我们身上凿出软肋,我们则用苦难淬炼出坚韧的盔甲。
  布罗茨基说,“文学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能帮助一个人使其存在的时代变得更特殊,使个人区别前人与同辈,避免同义反复千篇一律。”刘富琴的写作,以浓郁的地域特色与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读者呈现了一片独属于她以及她们那个年代记忆的别样人间烟火。
  中国的小说,源于宋元话本。其本质就是“讲故事”。而故事,则始终都在那里,由此,怎样讲,就变得尤为重要。而关于这方面,我个人认为,则是作者未来写作应该重点关注、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说,这部作品在文学表述的技巧层面还需下一些功夫。关于此,前面老师从细节处有所指认。在此基础上,我再多说一点,那就是,作品的叙述是应该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但文学的灵魂则应该是向上飞跃到广阔的天空的。这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相悖而存在。刘富琴的小说,有了向下扎根大地的坚实,但似乎缺少了向上飞跃的冲动。不过,作为一部近五十万字的卷帖浩荡是长篇大作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可以说,这是一部在生活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作品。值得我们心生敬意,为作者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5-3 18:53 , Processed in 0.105293 second(s), 17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