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8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官僚只为小群体利益 政客服务利益集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6:3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类似于改革一样,中国的反腐也已进入到了“深水区”。“副国级”的前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落马是一个象征。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为仅仅是在表现中央反腐的决心,可能并不深刻。在反腐“深水区”,它还是一份政治、法律层面的平等主义宣言。
  很清楚,中央的反腐,客观上,已是在当下中国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中,相当关键的一个战略。
  以其中的一个功能—拯救社会道德—来说,反腐正在通过建构一种政治伦理,来改变既定的社会道德生态,从而重构一个新的政治社会格局。在这一点上,政治家或许正自觉不自觉地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一般而言,官僚只为自己的个人或小群体利益,对于整个利益集团并无责任担当,更不用说国家民族了。面对道德溃败这样的问题,他们基本无动于衷。政客呢?他们超越了个人或小群体利益,但也更多是为自己所在的利益集团考虑,因此,对于社会的道德溃败,他们往往无能为力,或并无责任担当。
  政治家和以上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能够自觉地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进行担当,但更注重现实,和对问题的技术性解决。因此,面对道德溃败这个不仅仅属于技术性解决范畴的复杂问题,还是有哲学家智慧的政治家最能看到解决路径所在。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大力推崇“哲人王”,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治理好国家,因为哲学家能够超脱于“意见世界”而看到真理。“意见世界”有时候是没有真正对错是非的,而且很不稳定。
  这当然是一种乌托邦,而且,也不符合事实。毕竟,政治世界主要就是意见世界、利益世界,而不是真理世界。但是,柏拉图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有时候,不超越意见世界的政治世界并不具长远眼光,或难以很好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事实是,无论是否属于民主政治,现代政治的一个特征,就是政治家们往往更注重意见世界。民意、舆论等,最能激起治理秩序的合法性焦虑,影响甚至决定着政治家们的政治权威以至权力。也因此,很有可能,政治家们追求的只是“事实上的政治认同”,不管什么原因,大家认同我们就行了,而非“道德上的政治认同”,即的确大家认同我们既是一个事实,同时,也是在道德上应该、正当的,因为我们的制度、权力来源、治理能力值得他们这样做。
  但“事实上的政治认同”可能仅仅是一种假象,也容易发生变化。治理秩序的深刻基础,是“道德上的政治认同”。
  这意味着,在制度、权力来源、治理能力上,需要理性的依据,或者,需要哲学的思维。
  从现代政治理论上看,政治哲学家们把国家、政府建立在“社会契约”之上,是社会合作,以及大家的意志的产物,从而划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边界,并为制度赋予一种道德上的正当性。这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虚构。确实,从历史事实上看,并没有什么“社会契约”,可是大家组成社会,成立国家和政府,确实是有契约的,至少心理上是如此。“社会契约”只是对人们的心理契约在道德上的确认,并体现在制度上面。
  社会为什么会出现道德溃败?原因比较复杂。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社会契约相对缺乏下,和心理契约被破坏息息相关。
  一般而言,维系一个社会的道德的必要条件,是制度本身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以及社会的强势群体讲道德。前者是社会契约的制度化,后者是心理契约的社会期待。
  中国社会的传统,由于缺乏社会契约的意识,所以只能靠强势群体讲道理来对全社会做出示范。儒家的一整套理论都在这样做。道理是很简单的,人们是一种对公平极为敏感的社会动物。强势群体,尤其是权力者,占据了这个社会中较多的资源,他们理应对社会尽到更多的责任,包括道德上的示范。如果他们不讲道德,不作为,甚至腐败,对他们来说,无异于耍赖,带头破坏能够维系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观念。而对民众来说,则无异于同时遭受到权力者的物质剥夺和精神伤害。
  这启动了民众的心理保护,为了防御伤害,他们也不能再讲道德;而吃亏的心态又启动了攫取最大化利益的动机,于是,权力者的变坏把他们带坏;但这样做,他们又伤害了其他弱者,于是后者也不再讲道德,相互伤害于是形成……社会的道德生态,就是这样被败坏的。
  我们为制度赋予了道德色彩,但在现实中,由于民众缺乏政治参与,以及在某些官员的腐败下,它往往沦为一种自我宣称。制度的德性在权力不受约束和官员腐败中受到巨大的挑战。就此而言,反腐进入深水区后,践行政治和法律层面的平等主义精神,其政治和社会功能是兑现和民众的心理契约,让全社会树立对道德的信心,以及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
  但这仍然只是开始。在强力反腐时,政治家的目光,也可以同时放在制度德性的建构上,强化“道德上的政治认同”。
  社会为什么会出现道德溃败?原因比较复杂。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社会契约相对缺乏下,和心理契约被破坏息息相关。
  一般而言,维系一个社会的道德的必要条件,是制度本身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以及社会的强势群体讲道德。前者是社会契约的制度化,后者是心理契约的社会期待。
  中国社会的传统,由于缺乏社会契约的意识,所以只能靠强势群体讲道理来对全社会做出示范。儒家的一整套理论都在这样做。道理是很简单的,人们是一种对公平极为敏感的社会动物。强势群体,尤其是权力者,占据了这个社会中较多的资源,他们理应对社会尽到更多的责任,包括道德上的示范。如果他们不讲道德,不作为,甚至腐败,对他们来说,无异于耍赖,带头破坏能够维系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观念。而对民众来说,则无异于同时遭受到权力者的物质剥夺和精神伤害。
  这启动了民众的心理保护,为了防御伤害,他们也不能再讲道德;而吃亏的心态又启动了攫取最大化利益的动机,于是,权力者的变坏把他们带坏;但这样做,他们又伤害了其他弱者,于是后者也不再讲道德,相互伤害于是形成……社会的道德生态,就是这样被败坏的。
  我们为制度赋予了道德色彩,但在现实中,由于民众缺乏政治参与,以及在某些官员的腐败下,它往往沦为一种自我宣称。制度的德性在权力不受约束和官员腐败中受到巨大的挑战。就此而言,反腐进入深水区后,践行政治和法律层面的平等主义精神,其政治和社会功能是兑现和民众的心理契约,让全社会树立对道德的信心,以及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
  但这仍然只是开始。在强力反腐时,政治家的目光,也可以同时放在制度德性的建构上,强化“道德上的政治认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7-8 15:35 , Processed in 0.090830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