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6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俗语佛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09:2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代宗杲《大慧语录》卷十二:“咄哉灭胡种,面目真可恶。过桥便拆桥,得路便塞路。虽欲强柔和,毕竟触人怒。万事类如此,谁敢相亲附。”“过桥拆桥”语本于此,后演变成“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抛开。《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那个晁大舍,这城里是第一个有名的刻薄人,他每次是过了河就拆桥的主儿。”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七:“这样大的事竟然没有通过冯永祥和商界大老们商量,那不是过河拆桥吗?”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佛家指出,“今日”之果是“当初”之因的延续。众生在“今日”尝到苦果才“悔不当初”,而菩萨深明“因果”之理,终无懊悔,所谓“众生畏果,菩萨慎因”,便是这个道理。《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后简化为“早知今日,悔不当初”,谓早知道有今天这种结局,不如当初不那么做,指后悔莫及。如《水浒传》第四一回:“黄文炳告道:‘小人已知过失,只求早死。’晁盖喝道:‘你那贼驴,怕你不死!你这厮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也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巴金《秋》尾声:“她这次回来还出城到四妹坟前去看过一次,谈话中也常提到四妹,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同床异梦
       谓同时睡在一张床上,却各人做自己的梦,比喻貌合神离,虽然同做一件事情,或交往密切,而各人有各人的打算。如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但彼等乌合之众,同床异梦,一战即溃。”一般认为这句俗语出于南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乙巳春书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论到孔子哉?”其实,可以溯源至北宋禅宗的《景德传灯录》卷三十:“山僧虽与他同床打睡,要且各自做梦。”谓各自的境界不同。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这是禅宗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比喻,是说只有通过直接的亲身体验,才能理解得明白亲切,犹言亲证。《坛经,行由品》:“慧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犹恁么)时,那(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后亦作“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鲁迅《热风·题记》:“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
       如是我闻
       即我闻如是,犹言我听得这样说,通常表示自己听到的传闻。如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内有《如是我闻》篇目,所载皆耳闻的传说、故事。又如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噫,如是我闻,而王遂语,月,熟视其乳毛未褪之颜。”“如是我闻”出于佛涅槃前。当时,以多闻第一著称的阿难问佛:“一切经首置何字?”佛问答:“一切经首置‘如是我闻’等言。”(见《大智度论》卷二、《佛地经论》卷一等。)相传佛涅槃后,长老迦叶在王舍城外举行了第一次结集佛经的活动,阿难诵集经藏。他刚念出“如是我闻……”,满座大众仿佛听到佛亲临说法,感动流泪。我们今天见到的汉译佛经,一般在开头都有“如是我闻”(少数作“闻如是”)四字,意谓我阿难当时亲自听到佛这样说。“如是我闻”表示经中的内容是佛金口所宣,真实可信。如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周后)唤起了虔诵佛经的欲望,随即轻声念道:‘如是我闻……’”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谓好事情难以张扬开去,而坏事情却流传得很快。“如何是西来意?”这是古代禅宗丛林中经常提起的话头,意思是:达摩祖师从印度来中国的含意是什么。公案中有各种回答,或有禅师对这句话头的回答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见《景德传灯录·绍宗禅师》。后俗语多引用,如《喻世明言》卷二:“石城县把这件事当做新闻,沿街传说。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后多变式。如《水浒传》第二四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道了。”又如老舍《四世同堂》四四:“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不大的工夫,寇家的丑事就传遍了全胡同。”
       邪魔外道
       语本《药师经》:“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佛教关于“魔”有许多说法,如烦恼魔、阴魔、死魔和天魔等。“魔”能扰乱身心,障碍善念与修行,与“正觉”相反,故称“邪魔”(参见“魔”)。佛教称佛法以外的宗教、哲学派别为“外道”。传说古印度有九十六外道,其中著名的为六师外道。后因以“邪魔外道”指妖魔鬼怪。如元代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你将金钱银纸快安排,邪魔外道当拦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过来。”也指异端邪说。如《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意指歪门邪道。《歧路灯》第七五回:“如今世上许多做假银的,俱是邪魔外道。”
       因果
       佛教用以说明一切事物联系、影响和生灭变化的基本理论之一。释迦牟尼曾驳斥了古印度“外道”所持的邪因邪果、无因有果、有因无果、无因无果等说法。宋代知礼《妙宗钞》谓:“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深信因果是佛教徒的基本信念。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从因缘而生,有因必有果。因又称因缘,果又称果报,因和果辗转相生,谓之因果报应。佛教的因果说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谓之“三世因果”。“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瑜伽师地论》卷三八)是因果说的主要特点。随着佛教的弘传,因果报应之说深入民间。如宋代钱明逸《南部新书》序谓:“忠鲠节义,可以劝臣子;因果报应,可以警愚俗。”
       回光返照
       指太阳刚落到水平线下时,由于光线反射作用,天空中又短时发亮的自然现象。禅宗语录中多见此语,如《镇州临济慧照样师语录》(唐代临济义玄禅师谥慧照):“你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据我见处,实无许多般道理,要用便用,不用便休。”宋代延寿《宗镜录》卷二三:“若舍己徇尘,是名违背,能回光返照,随顺真知,境智冥合,是真供养。”“光”指智光或心光,“返照”即契如理之心。后多用“回光返照”比喻人临死前神志忽然清醒或兴奋,也用以比喻旧事物灭亡前表面上短暂的兴旺。如《红楼梦》第九八回:“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又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他形成了那样一个短时期的中央集权的奴隶社会,由奴隶制而言,可以比为回光返照。”
       自力
       “自力”与“他力”相对。佛典中有时在一定情况下强调自力。有时在一定情况下强调“他力”,如净土宗主张持阿弥陀佛的愿力,即属“他力”。实际上,自力、他力并非孤立而是互有联系的。可见佛教毕竟是以自力为主为因、他力为助为缘的。后以自力表示尽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是说不依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力,使事业发展兴旺起来。如沙汀《磁力》:“校长连学校大门都不进,我们也只有自力更生了。”又如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
       自由自在
       没有任何障碍而能充分自主的成道境界,佛教称为自由。《坛经·顿渐品》谓:“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在经书中,“自由”与“自在”的意义差不多,可以连用。《坛经·顿渐品》又说:“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在自由。”自由自在就是见性之后“纵横尽得”的境界。菩萨成道,叫做“得大自在”。观音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大自在”也就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大我”(见《大般涅槃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后来,亦用“自由”或“自由自在”泛指摆脱束缚和压迫。如《西游记》第一回:“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
       自作自受
       此词本于佛经。《妙法圣念处经》谓:“业果善不善,所作受决定;自作自缠缚,如蚕等无异。”《楞严经》卷八亦谓:“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这里表达了佛教的一个基本观点,即众生一切苦乐、违顺等果报,都是自己善恶业力所感召的,所谓“自因自果,自作自受”。佛教不承认外在的主宰(如造物主)能降祸赐福。由此衍为“自作自受”。如变文《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非天与人。”后亦泛指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良后果,如元曲《后庭花》第四折:“兀的是自作自受身当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11-23 01:55 , Processed in 0.109050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