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6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晋明帝:做皇帝就是为了当良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22:3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南山温水软,美女成堆,宜于享乐不宜于立国,原因无他,“温柔乡是英雄冢”,浸泡其中者,鲜有横槊烈士昂藏男儿。因此,在江南立国的朝代,皆在不旋旋踵间灰飞烟灭,如宋齐梁陈,再如其前的吴国,都是短暂的几十年。超过百年的,仅有东晋。

  本来,东晋也可能成为短命王朝,中途夭折,好在第二代君主晋明帝打败了夺权的王敦,才延续了王朝命脉。

  一直以来,王敦掌管着军权,却不身居朝廷,而是远处武昌,遥控朝政。这种做法后来被很多权臣效仿,桓温、高欢都是如此。

  东晋开国皇帝元帝司马睿对此很不满,他不愿做傀儡,就培植了几个亲信,准备夺权。王敦一听,这还得了?于是,他竖起了清君侧的大旗,挥军顺流直下,直逼建康。晋元帝也不甘示弱,让自己那几位心腹带兵抵抗。这几位哥们儿,坐而论道是内行,带兵打仗则太过脓包,败的败,杀的杀,跑的跑。晋元帝成了个光杆儿司令。

  王敦大军进了建康,给反对派每人都来了碗刀头面。晋元帝被架空得更彻底,成了绝对的傀儡。从此东晋朝廷内外之事,都由王敦掌握着印把子。

  然而晋元帝虽然没出息,却有个有出息的聪明儿子,就是太子司马绍。据说,司马绍小的时候,有一次,晋元帝把他抱在膝盖上,问他:“是太阳近,还是长安近?”司马绍眨眨眼睛回答道:“长安近,因为听人说从长安来,从没听说从太阳那儿来啊!”元帝又惊又喜,第二天特意举行个宴会,把这事得意洋洋地对大家讲了。为了显摆,将儿子叫来,特意又问了这个问题。谁知,司马绍这次却回答:“太阳近。”

  他老爹急了,红着脸问:“怎么又不是长安近了啊?”司马绍指着太阳回答:“因为,我一抬头就看到了太阳,却看不见长安啊。”大家一听,一个个“啊”一声,嘴张得大大的。元帝那个得意啊,鼻涕直冒泡。

  王敦叛乱,打入建康时,司马绍已20多岁了,他“欲帅将士决战”,被人苦劝才作罢,只能恨恨地“抽剑斩鞅(牲口拉车的器具)”。此后王敦对他有了戒心,史书记载:“敦素以帝神武明略,朝野之所钦信,欲诬以不孝而废焉。”

  这事被温峤挡了回去。温峤说司马绍“钩深致远,盖非浅局所量。以礼观之,可称为孝矣”,司马绍站得高看得远,能承继江山,怎么不孝?

  王敦又说太子是“黄须鲜卑奴”,难为中国之主。太子的老妈是鲜卑人,人家是混血儿,有什么错?王敦这句话犯了众怨,大家纷纷指责他鸡蛋里挑骨头,无事找抽。连他堂弟王导也站出来,指责他的不是。无奈之下,王敦才闭了嘴。

  但他心中明白,太子不像他爹,这家伙一上台,自己就难以掌控朝廷了。于是,虽然回到了武昌,王敦却打定主意,待司马绍一上台,自己就再发动一次兵变,把他废了,自己做一把手。

  这家伙把作乱当成了吃干饭。

  晋元帝在王敦清君侧之后,又怄气又伤心,当年就龙御归天了。司马绍袍袖飘扬,成为了晋明帝。

  王敦一听,捋着胡须想,机会来了,我得行动。他想,我故意写一封奏章,给这个“黄须鲜卑奴”,让他征召我回朝辅政。这小子如果怕我回朝,我的起兵借口就有了,就说我受到当今皇帝猜忌,为求自保,带兵进京“自诉”。当然,那小子如果召我进京,则更好,我回到朝中,掌控大局;武昌的部队,就让我的心腹钱凤领着,依然坐镇武昌,对朝廷形成一种高屋建瓴的威势,内外夹攻,逼他退位,也无不可。

  奏章送上去后,王敦哈哈大笑,对他的部下夸口道:“谅此黄须鲜卑奴,岂敢征我。”

  没笑几天,王敦就笑不出来了。朝廷的使者坐着船来了,拿出明帝的诏书,告诉他,皇帝看了他的奏章,非常高兴,同意大将军的要求,特意让下官来,接大将军回朝任职。

  王敦傻了眼,没敢见使者,称病,派手下去接待。

  使者很平静,王敦这位乱世枭雄却沉不住气了。司马绍这小子明明知道自己有不轨之心,为什么依然毫不犹豫地征自己回去?这只能说明,那小子已经做好了准备,想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很可能囚笼都准备好了,自己一回去,就等于进了大牢,只等西市问斩了。到了那时,远水不解近渴,武昌之兵远在千里,能有什么作用?

  想罢,他擦了把冷汗,当天又上一封奏章,告诉明帝,自己病了,上不了路,请求免征。

  使者摇摇头,叹口气,坐上船只走了。

  王敦却怎么也轻松不下来:自己提出要求,自己又退缩了,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这个司马绍,四两拨千斤,果然不同他老爹,厉害啊。

  在这个“黄须鲜卑奴”面前,王敦输了一招。

  对王敦来说,夺帝位已势在必得。上次清君侧,没登大宝,是时机不成熟。现在,自己无论如何,要推翻晋明帝,过把皇帝瘾。自己已年过50,再不尝一下当皇帝的滋味,可能就没机会了。

  恰好,由于受了温峤哄骗,王敦非常慷慨地让温峤当了丹阳尹。事后他才知道,温峤是晋明帝派来的卧底。他马上就找到借口,打出“诛温峤,清君侧”的口号,开始了第二次叛乱。为了进军迅速,他还把军营迁到于湖(今安徽当涂县南),打建康,朝发夕至。

  王敦带病叛乱,忙得不亦乐乎。司马绍也没闲着,他和温峤一块儿,排兵布阵,安排阻击。军事会议结束后,这位皇帝竟然独自一人,换上士兵的服装,“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玩了一把“渡江侦察记”。

  侦察员晋明帝把王敦军营看了个饱。恰在这时,遇见了对方的巡逻兵。巡逻兵大喝一声,干什么的?司马绍笑着告诉他,自己是传令的,然后就继续走了。巡逻兵又想了想,这人不像个简单的兵,见了自己一点不惊慌,肯定不是一般人!赶紧去报告。

  恰在此时,中军帐里的王敦趴在桌案上睡着了,结果梦见“日环其城”。醒来又听见巡逻兵的报告,王敦听了,大惊道:“那就是当今皇帝司马绍啊,快追!”立即派五个士兵追下去。他想,五人追一人,足够了。

  司马绍骗过巡逻兵,也担心他们追赶自己,立刻策马回建康。跑了段路,经过路边的一座茅屋时,看见门前坐着位老婆婆,他忙下马,拿出自己一根七宝马鞭,交给老人道:“过一会儿,如有人追来,问看见我没有,就请老人家把鞭子给他们。”

  恰在此时,他的马儿拉下粪便,冒着热气。司马绍灵机一动,找来冷水,浇在马粪上,然后骑上马,飞驰而去。

  不久,那五个人赶来,见了老太婆,忙问她:“不见一黄须人骑马度此邪?”老婆婆回答,早走了。又拿出那根七宝马鞭给他们看。

  那几位哪见过宫中宝物,接过来,你看看我看看,好一番欣赏。看完一圈儿,耽搁的时光也差不多了。有人注意到那堆马粪,过去用手一摸,是冰冷的,只好叹气:“看来是追不上了,马粪都凉了。”然后垂头丧气地回了大营,向王敦报告。

  王敦听了,又气又急又恨。隐隐地,他感觉到,和这样胆气非凡的人对拼,大概自己是在劫难逃。可是,路已走到现在,也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了。叛乱这事,开弓没有回头箭。

  虽然晋明帝对王敦的叛乱早有准备,但仓促之间召集的部队,无论如何也抵不过王敦大军。

  而且,王敦这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善于打仗,在东晋军中有很大威望。当年,他消灭抗命不遵的华轶,杀死叛乱者杜弢,宝剑所指,每战必胜,算得军界前辈,不败的名将;其次,他对百姓和大臣十分残酷,刀剑相向,血流成河,却善待自己手下的士兵,推衣衣之,推食食之,因而士兵们也愿为其出死力。

  不过,当时的王敦,已经重病在身,难以置身军前,跨马佩剑,发号施令了。司马绍就想出个办法,派间谍四处扬言,王敦已经病重而死,现在叛军的指挥者是王敦的谋士钱凤,那家伙,只有娘们儿一般的胆子。

  朝廷的军队本来怵着王敦,现在一听,王敦死了,领军的是个娘们儿一样的人,怕他干啥。于是,大家胆气顿壮,吼声如雷,冲向王敦的军队。

  王敦的军队本来士气还不错,士为知己者死嘛。可现在一听,大将军死了,咱还拼命干啥?撤!夹着尾巴,落荒而逃。

  打仗凭的是股锐气,锐气一失,仗就没法打了,打一仗败一仗。

  叛乱的部队,有一个规律:胜得败不得。胜了,都死命向前争功;败了,一个个逃得比兔子还快。

  王敦的部队,现在就处于崩溃的边缘。

  王敦情急之下,想出个办法,让心腹爱将何康进帐。

  见何康进了大帐,王敦掀开被子,颤巍巍地拉住何康的手,告诉他,自己荣华富贵已极,这次起兵,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兄弟们的前程。可是现在形势逆转,几万兄弟将面临灭顶之灾,自己死不瞑目。说完,眼泪流了出来。

  何康很感动,忙问,大将军有什么吩咐,末将万死不辞。

  王敦告诉他,现在只有一条路,以将军的英勇无敌,带着前锋部队,今晚偷偷去袭击建康城,攻下之后,朝廷就在我们掌握之中。否则,我们都死无葬身之地。

  何康一拍胸口,接受命令,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

  那晚的战斗特别激烈,东晋军队在何康的进攻下纷纷后退。危急时刻,晋明帝派出了敢死队。

  晋明帝在东宫时就防着这一天,因此很早就大量训练勇士。一次,他准备凿个池子,晋元帝不允许。那时他还是太子,年轻气盛,就偷偷凿了。他没用民工,而是用自己招募的壮士,一夜之间,凿成一池,后来被称为“太子西池”。由此可见,这些壮士身体之棒,力气之大。养兵千日,现在,他们终于被用在刀刃上了。

  当时,何康正坐在马上,在火光中来回指挥。司马绍一指何康,对敢死队道,去把他干掉。

  1000多名壮士悄悄渡过了秦淮河,攻其不备。何康心里一惊,还没等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支部队就到了跟前。

  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斩首行动,王敦的前锋部队,顿作鸟兽散。那位寄托着王敦全部希望的何康将军,尸横沙场,悬首高杆。

  王敦大怒,想领军反攻,但已经病重得不能起身。不久,就病逝了。

  树倒猢狲散,王敦一死,王敦大军纷纷溃逃。司马绍发出号召,“诏王敦群从一无所问”,愿降就降,愿回家就回家,既往不咎。王敦士兵一听,“哐”一声,都扔下了武器。他手下大将,或逃或死或降。

  王敦的尸体被扒出,首级被斩下,悬在高杆上。其势力被一朝肃清,琅琊大族王家虽然并没受到致命打击,但此后世家大族再也无法独揽朝政了。

  此一战,奠定了东晋百年基业,更奠定了江南百年和平安宁的日子,使得江南一带慢慢被开发出来,到了唐宋,其经济已超过黄河流城。

  晋明帝在位只有四年,却完成了他老爸一直想干却干不了的大事,翻手之间,剜除了东晋肌体内最大的毒瘤—强大的王敦集团,给江南百姓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不仅是皇帝,更算得上是治国“良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11-24 05:43 , Processed in 0.132523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