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2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朝皇帝也会“作秀”:每年立春日亲自扶犁耕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16:5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清史稿》,我发现,古代有些官员春节后不仅访贫问苦,而且立春时还扶犁亲耕,更重要的是,其行事比现代人低调得多。

  史料载,曾撰写著名的勤政廉政名言“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的高以永,就是清代访贫问苦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一位知县。清康熙年间,高以永调任内乡县,正值战乱刚过,百姓因躲避战乱,纷纷背井离乡,庄稼荒芜、经济萧条。一上任高以永就深感责任重大,于是首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知县在任的每个春节前后,他都充分利用“封印”之机“遛”进民间微服私访,寻发展之策、问百姓之苦、解百姓之忧。然而,对这样一位勤政廉政的正县级官员的宣传,却非常吝啬,仅有的“文字报道”也惜墨如金,寥寥几笔。

  如果说这位“高县长”是因为天生就缺乏表演细胞,才不愿对外张扬的话,那么史书对古代帝王“扶犁亲耕”的宣传为什么也不抢眼呢?我认为,这说明了古代父母官们意识到了访贫问苦是自己的义务。还以清朝为例,几乎每一位清朝皇帝每年立春日,都要亲自去扶犁和耕种。皇帝亲身“示范”,当然是一种“表演”,其目的就是引导各级官僚机构重视农业、劝民农桑。因此,清代各级地方官员在春节前后都纷纷开展“访贫问苦”、“扶犁亲耕”、“鞭打春牛”等活动,其中也不乏许多官员跟皇帝一样是在作秀。不过,我总觉得古代官员在“秀”重视民生时,还有一丝廉耻之心(哪像现在一些大官小官“访贫问苦”,不仅报纸上有文、屏幕中有影、广播里有声,而且“秀”前是发通知、打招呼、甚至警车开道,似乎不闹出巨大响动就没达到“重视民生”的效果)。

  有人说,古代官员非常低调地进行“访贫问苦”、“扶犁亲耕”等,主要是因为交通闭塞、科技落后、资讯欠发达等造成的,可我总觉得这些只不过是客观因素。虽然我也不敢贸然断定古代官员有多么强烈的“责任意识”、“为民意识”,但从史籍资料中发现,像高以永这样的“县长”以及“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倡导者等,不愿对外张扬自己“访贫问苦”,除了个人有较好修养、较高素质外,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们觉得造成民不聊生是自己失职、工作没做好。所以,他们开展“访贫问苦”等活动,一般都怀有羞愧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6-18 21:25 , Processed in 0.102370 second(s), 17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