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2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食物(李爱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8 08:52: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十年代,精米细面少得很,家里的精细粮食都是做给我和弟弟吃,父母连尝都不尝。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免不了吃些窝头小米莜面什么的。父亲极会做窝头,金黄的玉米面捏成圆锥形,大拇指似一模具,窝头成型后,底部总有一圆洞,我不喜欢那圆洞,那圆洞里透出一股粗粮的干涩和生活的艰辛。后来,父亲在那圆洞里填进芸豆抑或红枣什么的,圆圆的洞被堵住,味道便变了,香甜了很多。莜面也不好吃,粗粗拉拉,没什么味道。一看那灰不溜秋的颜色心里就哇凉哇凉的。关键是吃莜面需要美味的菜肴搭配,而家里没什么肉呀、蛋呀的,夏天还好,菜多、便宜。比如蒸茄子,茄子蒸熟后去皮,戳烂、拌上酱、醋、蒜泥、熟点花椒油一浇,香得很。拍黄瓜,也是此做法。热菜有西红柿炒尖椒,青椒炒豆腐。有时,我们一些小孩子到山上去挖地皮菜,雨后,山石上,草丛里,到处都是地皮菜。洗净,凉拌,一股鲜鲜的味道。地皮菜好吃,挖地皮菜也很好玩儿,劳动变成了游戏。夏天吃西瓜,瓜皮也是菜,开水焯一下,凉拌着吃,也可以炒着吃,糖醋的、麻辣的,椒盐的,任意味道。冬天就惨了,最常吃的是白菜、土豆、萝卜,还有自己腌的各种咸菜、酸菜,父亲就想办法把这些寡淡的蔬菜做出肉味来,比如:白菜土豆切成小块儿,放入花椒、大料、小茴香、酱油、麻油,添上水蒸着吃,有了这些调料,菜里总有一股肉的味道。小米常被母亲和着大米一起焖,焖熟后,母亲给我们盛在碗里,饭比较软,母亲就将碗来回颠,我们也跟着一起颠,颠着颠着,饭就成了个大圆团,母亲把拌豆腐呀拌黄瓜呀给我们往饭团上一倒,味道好似就美了很多。那时谁家买肉都喜欢买肥的,肉有了,油也有了。谁家炒鸡蛋,满院飘香。蒸出的大白馒头,白面和玉米面掺起来蒸的发糕,总有一股甜甜的的麦香味儿。
  改革开放了,精米细面多了一些,甚至允许个体经营粮食了。母亲买回一袋叫“富强粉”的白面,这种白面做出的面条筋道、馒头雪白、吃到嘴里都打滑。父亲母亲从来不舍得吃,一次母亲要给我和弟弟做饺子,怎么也找不到“富强粉”,原来父亲看富强粉不多了,就把这种精致的面粉和普通面粉掺合到一起。父亲的逻辑是:精面糙面掺起来,就中和成了优良面。母亲为此和父亲大吵一架。
  父亲有个叔伯姑姑,早年嫁到四川,据说她的家在一座大山背后,那里适合种荞面和茶。这个四川姑奶奶带着她的儿子来看爷爷,带来一些荞面和茶,母亲蒸了“富强粉”的大白馒头,炖了肉,炸了鱼。姑奶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小堂叔吃得热火朝天,边吃边说:“将来,我一定要离开那个山沟,要过上好日子,吃香的喝辣的,把我爸妈都接出来。”他们走后,我们吃他们送来的荞面,并不觉得好吃,弟弟说:“怪不得他要走出大山,原来,他们每天就吃这个呀!”
  21世纪,张家口满街挤满私家车。我那个四川小堂叔开着他的“尼桑”来我家。带来了一大堆保健品。父亲母亲瞄了一眼,没有荞面和茶。小堂叔很争气,这些年在城里打拼,有了自己的工程队,发达了。小堂叔请我们去饭店,点了一大桌子菜,五颜六色,没有香味,很有韵味,似艺术品。酒过三巡,饭菜连三分之一都没吃了。临走,母亲让他打包,他手一挥,不要了。母亲不好意思地说,那,我们打。小堂叔急了,打什么包?想吃什么,重新点,咱有钱,买新出锅的。窘得母亲赶紧说,不要了,不要了,我主要是怕浪费。
  再见到小堂叔是在他家乡的茶园里,他已不搞工程,而是回家种茶了。“去年县里的医疗队到我们这里普查身体,这里的人“三高”现象少得很,医生说,跟常年吃荞面、喝茶有关,这几年,我大鱼大肉把肝脏吃坏了,这不,回来吃些粗茶淡饭养养。“小堂叔说。
  精米细面、大鱼大肉好吃得很,粗茶淡饭、野菜野味也能养人,就像一小品演的:咱们可就平衡了!世间,贵在于平衡,粗粮细粮一平衡,身子就如钢筋铁骨,倍儿结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11-28 13:29 , Processed in 0.117507 second(s), 17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