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3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远的二人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07:1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块早已看不清是什么颜色的“幕布”,挂在村里最大最高的土墙上,几只箱子躺在墙角,上面摆满啰,鼓,钗,二胡等乐器,一把木质的衣架上挂满花花绿绿的服装道具,几个后生舞动着丝绸折扇在台上虎虎生风,一位老者微迷着眼敲着一把铜锣,不紧不慢,他们正在做“开场秀”,其实就是现在的开场舞……
       这就是最初的二人台,不过那时候不叫二人台,叫唱蹦蹦儿。农闲时节,各个村里能唱几句的民间“艺人”,组织起来,人不多,三五个,七八个,有时候干脆就两个人,他们个个身怀绝技,男女反串,有时是一个人分饰几个角色,文武全才……像《走西口》、《挂红灯》、《五哥放羊》等二人台传统节目,村里的人们大都耳熟能详,百听不厌。那时候的二人台只是人们自娱自乐的自发形式,基本没有收入,后来慢慢发展壮大,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响……
       随着二人台剧种的不断扩大,康保成立了文化馆,为继承和发展这一优秀剧种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与走访,为二人台的保留与传承起了积极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二人台演员。他们近年来一直活跃在二人台的舞台上,发扬着二人台的精魂。最终把康保的二人台唱出家乡,唱出京城,唱出国门。
       历经一代代民间艺术家的累积,“康保二人台”形成了剧情贴近现实、风趣幽默;曲调悠扬高亢,如行云流水;舞蹈粗犷憨厚,跳跃活泼等诸多艺术特点,成为一朵具有泥土芳香的艺术奇葩,被郭沫若先生赞誉为“万花丛中一点红。
       说起二人台来,要从清末民初算起,它的传承人已传至第九代,传承人达200多人,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国家、省级戏剧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河北的二人台在坝上,坝上的二人台在康保”。
       我就是在这样的艺术熏陶下听着二人台慢慢长大的,后来县里成立了剧团,有了正规的舞台,吸纳了四野乡间的名角名家,二人台一改灰头土脸的面孔,变得文雅生动起来。她渐渐变成城里人爱欣赏的优秀剧种,成为走进大戏院,走进大礼堂的座上客。而村里就再也听不到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二人台现场表演了。说实话,再看二人台时也就没有了在泥土地上观看表演的那份自在与悠闲。
       二人台的一批追随者,不断给她注入新鲜血液,在改革创新的同时,二人台特别注重剧目的创新,舞台服装的搭配,为了让观众更清楚的听懂她的内容,增加了3D字幕,服装道具不求奢华,但求舒适耐用。
       二人台的魂在民间,这朵艺术奇葩来自于民间,最终应回归到民间,送戏下乡成为二人台最接地气的演出,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二人台,喜欢二人台,记住二人台。
       说实话,自从来到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后,就再也没有看过现场版二人台,偶然在康保吧里或是网上看到一段视频,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前年回老家有幸在县政府礼堂观看了一场慰问老干部专场演出,听着那熟悉的正宗二人台味道,看着舞台上推陈出新的剧目,心里由衷地为家乡骄傲,为二人台叫好。
      近日,康保二人台与中国戏曲学院对接,“一院两基地”揭牌仪式期间,召开了媒体记者见面会,这一大胆举措,是二人台之幸事,也是康保人的荣幸。高端对接形式,引起了各级主流媒体的关注。二人台必将使文化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愿二人台这朵非遗之花永远亮丽!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9-24 10:19 , Processed in 0.085581 second(s), 19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