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50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第一部“扫黄片”(刘福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17:50: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片《夜幕下的黄色幽灵》 因为所拍内容与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扫黄”有关,故被称为“扫黄片”。
  影片在表现我公安人员打入贩黄团伙内部,足智多谋又一尘不染,终于与战友一起将贩黄团伙一网打进的同时,叙述了一位天真纯洁的女高中毕业生,因为爱慕虚荣误入歧途,为金钱而卖身,在得了梅毒后痛不欲生,最终引火自焚的悲剧。用电影的艺术手段和直觉形象,将“黄毒”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危害,给社会带来的灾难告诉观众,以引起世人的警惕和共鸣,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影片属一般的叙述性侦破题材。全片的创作过程,虽然受到旧模式的束缚,但在艺术特色的某些表现形式上,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首先,拍扫黄片而不渲染黄,决不靠脱、裸及床上镜头招徕观众,是这部影片令人刮目相看的一个可贵之处。影片中没有与剧情无关的大块大块的裸露,没有长时间的拥抱和接吻,也没有一闪而过的刺激镜头,更没有目不忍睹的床上戏。有的只是观众根据发展而产生的联想。在这里,演员的表演所产生的人物性格和影片结构上对比鲜明的侧面结合成统一的整体,使素材中隐含意向在观众的想象中得到清晰的印证。如:提供黄色录像带货源的温州客的色相和淫笑;小天鹅酒吧老板顾文斌对欧阳梅的“垂涎”和他们在包房“算账”时顾文斌急不可耐的表演推门动作;达丽为温州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后的一句话:“那个温州客恶心死了”。以及欧阳梅就她本人“陪客”问题与贩黄分子讨价还价时,意外看到妹妹达丽的裸体照片后的特写,等等。影片正是由以上这些不同的多幅肖像和互补相符的生活描写来完成了达丽的堕落过程和心理特征的描写,并最终连缀成一个女主人公复杂而可悲的独特形象。向世上所有的少女和她们的家长,敲响了振颤心魄的警钟。
  其次,环境气氛的渲染,是本片在刻画人物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因素。编导在表现影片主体意识时,一方面注意人物肖像的性格刻画,另一方面,他们不仅只限于让演员在刻画人物肖像的性格时,去表演这种或那种情绪状态,而是力图运用更加展开的,相互映衬的、间接的方法去表现这种感情的发展过程。在这里演员得到表演,只是对其所体验的状态或形象勾勒出一个初步的轮廓,而这种状态或形象本身,则在演员表演范围之外得到展示。仿佛是由环境、背景、剧情展开的整个情景补充出来。全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镜头都是表现生活的,但它决不仅仅是时装、灯光和场景的变化,而是让观众从中体会到多方面的寓意和感受。比如五光十色的夜,反映各种人物的神色和心态;又借酒浇愁、痴心等待负心人的无名女郎;有每日在酒吧看女人大腿的小老头;有玩弄女性的个体户潘建平,也有贩卖黄带的牵线人兰陵,等等。这种把人物性格的塑造,通过分散在整个情节中的一些细节和“插曲”连缀起来而实现的手法,一方面可以使演员不必过火地做戏,而达到极度的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使角色的情绪潜台词得到扩展,从而使演员本身塑造的人物形象,同影片中完整地展示出来的人物形象重合在一起,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更加丰满,使影片的主题思想更突出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再次,整部影片人物的外部动作(诸如追杀、格斗、警笛声声、鲜血淋漓的场面)并不多。剧情的展开和发展,是靠情景悬念和人物的心理展现,以及主人公的命运变化来抓住观众。在评选对比的直接叙述结构中,加入了强烈的情景素材和合乎情理的悬念设计,不但扩大了作品的容量,也丰富了作品的思想意蕴。如影片中的两个女主角:一个是打入贩黄团伙内部,仪态万方的女侦查员欧阳梅;一个是被贩黄分子拖下水,花萼初绽的少女达丽。且不说随着剧情的进展,她们各自命运如何,单就她们俩是一对姐妹,且又各自代表扫黄与贩黄这一点,就生出很多戏,是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颇具吸引力和神秘感。尤其是紧紧围绕贯彻全剧的中心人物欧阳梅所产生的一个又一个悬念,充分展示了欧阳梅机智果敢、嫉恶如仇、出污泥而不染的性格特征,也暴露了贩黄分子荒淫无耻和狡诈毒辣的丑恶嘴脸,这些对深化主题具有较明显的烘托效应。
  当然,这部影片并非在一切方面都是成功的,其中也有失误之笔。第一,参与心力与智力决斗的贩黄团伙总头目的迟迟不宣,虽属侦破题材影片的故意隐匿之法,但有故弄玄虚之感。第二,达丽这一人物刻画力度不够,某些情节和结构安排欠妥,从而削弱了人们对她同情和惋惜的感召力,有淡化主题之嫌。第三,影片开头达丽不应该向潘建平流露出自己还有个姐姐,这一点明显使观众产生疑问,为以后整个剧情的展开笼罩了迷雾。第四,达丽自焚于海滨浴场小木屋的寓意和原因交待不太明确。另外,达丽得梅毒后,去打针时的摔药盒与堵截温州客时警车鸣笛出发的镜头均属多余,实属画蛇添足之笔。
  观全片,尽管影片中出现了一些疏漏,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仍然具有较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

  (此文发表于1990年《中国电影周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11-28 13:24 , Processed in 0.140674 second(s), 18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