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5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样“关注”余秋雨,过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6:3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为受近日网络上“离婚”传言的困扰,作家余秋雨及其妻马兰先后为传闻辟谣,又在网上发布“秋雨书院法律事务部”声明:“本院法律事务部宣布,自2013年5月1日开始,将对网络、报刊和书籍上一切诬陷余秋雨先生的造谣文字,作为刑事罪证进行截屏、公证、保全。”耐人寻味的是,前后几则声明在网上都受到众多网民的质疑和嘲讽,其中甚至包括一些颇有声望的文化界名流。
  在我看来,这样对待余秋雨,似乎有些过了。
  因为行文和行事个性鲜明,余秋雨既为众多读者所喜,也为不少人士所恶,围绕他的各种争议一直没有消停。每当余秋雨对不利于自己的言论进行反驳或辩白,总会有人指余秋雨作为知名“公众人物”,缺乏公众人物应有的谦卑和气度,因为“公众人物在享有社会声誉和公众关注的同时,也应适应社会关注并让渡自己的个人隐私”。
  这个说法似乎无懈可击,但却偷换了概念。不错,“公众人物”的确应该让渡自己一部分或大部分个人隐私,但这种让渡不等于完全接纳明显恶意且直接有损于个人声誉的言行。以此次“离婚”传言为例,实名传播这个“猛料”的,不仅有娱乐明星,也有文化名人,还有媒体人士。而这个传言,不仅直指余秋雨与某青年作家“私通”,且言之凿凿地摆出余妻的“离婚声明”,还假借余秋雨“前妻”之口,对余秋雨人格进行贬损。如此“情节”,显然偏离了关注公众人物“隐私”范围,既无关公共利益,事实上也已成为当事人难以承受的道德伤害和人格污损。
  对公众人物“隐私”的关注,应遵循无恶意、无伤害或微伤害原则。不要忘了,“公众人物”也是公民,也享有最起码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隐私权。任何“关注”都不得逾越这一底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6-30 19:04 , Processed in 0.107022 second(s), 15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