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3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误读千年的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08:1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雨春】

昨晚,红颜知己发来她的新作—《枫桥夜泊》的传说,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如泣如诉地给我讲述唐代诗人张继创作《枫桥夜泊》时的前后背景,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诗人的创作心情,也详尽再现了姑苏城的唐代枫桥美景。

《枫桥夜泊》这首千古流香溢美之作,我从小就受父母的耳濡目染,到四、五岁时就能背得滚瓜烂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懵懂之时,只会鹦鹉学舌,囫囵吞枣,对其中美景不甚理解,也无法理解。到了读初中时,在老师的诠释下,我才略知一二,也对这篇写景写情写事的诗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又重读,倍感欣慰,加上红颜知己的解读和诠释,心海中顿时飘来江南水乡的姑苏美景:亏月落幔、乌鸦啼鸣、秋霜满天、江边红枫、渔火点点、清江冷水、雾岚星辰……对愁而眠的诗人,静听姑苏城外的寂寞清净。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停泊江边的客船。

不妨稍作咀嚼细品,文字的清香扑面而来,姑苏韵味充盈心海,枫桥美景如映眼帘,古刹钟声不绝于耳……

一千多年前,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艘乘坐郁郁不得志的书生、带着北国的尘土喧嚣的客船,沿着江南清秀的江水而来,被青山绿水姑苏城的美不胜收的景致吸引,情不自禁地停泊在江村桥和枫桥之间的江面上。

那轮玉轮渐渐西陲落幕,忽明忽暗的月光,惊醒了敏感的栖息林中的乌鸦,扇翅哀鸣,震落凝结林梢的秋霜,漫天飞舞飘落,恰似冬雪飞絮;艳红的枫叶掩映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中,静若处子,宛如天成的水墨画布穿越二桥,蜿蜒伸展着铺向二端,连绵不绝;而清冷的江水中,渔船闪动的灯光,犹若繁星坠尘,飘洒在江面的雾岚之中,给寂静江面带来丝丝生气。清冷的水乡秋霜夜色,陪伴着客船中诠选落第的诗人,使他倍感凄凉、忧伤。好一幅游子秋夜羁旅图。

寂静弥漫着旷野,突然,从不远处的寒山古寺传来悠扬的夜半钟声,如落幽谷般地回响在江面上,卷起空旷迷茫的水意,重重地撞击着客船中诗人那颗孤寂忧伤的心灵,使他产生了无边的遐想。一明一暗、一动一静的描绘,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无不展示了诗人的灵感和匠心所在、中国诗歌的典型的艺术韵味。

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那才是真正的千人千面千心,时迁境迁意迁。为了更深地理解这篇千古名作,我上网游览了众多网页,可在百度中我发现另外一种解释,据当代人考证诗中的“月落”并非月亮已落或将落未落,而是村庄名或者桥名,“乌啼”是山名,“江枫”亦是桥名,这样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就由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变成为了地名、桥名、山名、寺名的罗列。是乎大煞风景,有违心愿。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妨再读一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静心品茗,仍然韵味沉香,心旷神怡。

可以试着联想一下:近前的月落村,远视的乌啼山,冷霜如月光般地漫天飘洒,如雪似絮;静谧停泊江、枫二桥间的客船孤影自吊,望着江中渔船上泛黄的灯火,在清冷的江面雾岚中闪动着倦怠的光线,引起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惆怅。悠扬而低沉的半夜钟声,划破寂静的夜空,从寒山寺,流星般地飘落诗人的客船,重重地撞击着落第进士的心灵,更显得静中静后的夜半钟声的惊悸和愉悦。

另据考证,诗人后来再来姑苏时,又作了一首鲜为人知的诗——《枫桥再泊》,不妨衔来一读:“白发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纵观诗中词句足以证明乌啼、月落确为地名、桥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6-30 12:19 , Processed in 0.137155 second(s), 15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