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9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体质弱不该是个凝固的事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6:2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7月21日《新京报》报道,有网友发微博称,北京交通大学大一新生在怀柔军事训练基地军训,因天气炎热、训练强度大,3名学生出现“心脏骤停”。对此,校方在核实后予以否认,“中暑是肯定有的,每年军训都有中暑的学生”,并表示军训是北交大的传统,“不会中断”。
  据说因军训中暑、生病的学生已超百人,北京交通大学仍表示“不会中断”,这无疑体现了坚守传统的勇气和定力。尽管如此,相信还是会有人好奇地猜想,假若真有学生因不堪军训而“心脏骤停”,校方是否还会持此种态度?如果学生在军训中发生类似严重事件,即使校方坚持继续军训,会不会被有关部门叫停?
  从历史经验来看,答案其实是现成的,不等被叫停,学校恐怕自己就停了。几年前,不少高校的运动会就取消了长跑项目,主要原因就是担心学生猝死再次发生。这当然是最省事的办法,与其背负人命关天的责任,不如取消项目大家相安无事。但学生的体质呢?北京交通大学还没有遇到这样的“倒霉事”,但即使发生中暑这样的小事,也已遭受非议,比如有学生说这是“学校在拿学生的生命军训”,也有学生说军训“只留下了痛苦的记忆”。看来,压力不是没有,“不会中断”军训也依然值得赞赏。
  赞赏的理由,当然不是来自学校“拿学生的生命军训”的固执或蛮干,而是来自学校对学生体质有动态的、科学的认识。如果认为学生体质弱是一个凝固的事实,那么,学生体质达不到要求就会倾向于取消运动项目,学生在运动中发生过意外就会倾向于取消运动,甚至降低体能测试标准以适应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现实。相反,如果认为学生体质弱是一个可塑造的起点,那么,小学体质弱的学生到了初中就会被要求有所改观,而实际上也一定会有所改观,初中生进入高中、高中生进入大学也同样如此。
  但在现实中,似乎以认同前一种观点者居多,于是不少学生的体质就从小学一直弱到大学。而现今的大学,又有几所肯以一新学生的体质为己任?早操似有实无,体育课浮皮潦草,睡懒觉的学生总比晨练的多,学校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几无督促义务。
  北京交通大学自称军训是传统,其实这样的传统,国外也许更久远。上世纪20年代,夏衍在日本明治专门学校求学时,就参加过近于真正意义上的军训。他在《懒寻旧梦录》中说,军训期间最大的难关是举行突击训练:在寒冬腊月的深夜一两点钟,突然吹起军号,于是都得立刻起来扎绑腿、背背囊、挂上刺刀、拿起步枪赶到操场去站队,结果却是立正、看齐、报数,然后是稍息、解散,大家一窝蜂摸黑回宿舍重新入睡。岂料正朦胧欲睡,又来一次紧急号声,于是又得从被窝里爬起来按规定动作重做一遍。
  夏衍经历的这些,在今天很多人看来就是“瞎折腾”,就是“拿学生的生命军训”,没有丝毫“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但夏衍时隔半个多世纪后回忆这“有点作弄人”的军训,却认为“不论在体力上、心理上,都还是有好处的”,“后来经得住吃苦,不怕困难,做事不苟且的性格,都是从这时候形成的”。这样一个“从小身体很弱,在国内也没有受过严格锻炼”的人,活了95岁,与在严格的军训中“一次又一次顶过来了”的历练不无关系。
  倘若认为体质弱就不能接受严格的训练,那么就是把学生体质弱看成凝固的事实,但显然这不是事实。显而易见,弱体质不能马上适应异于平时的严格训练,这需要更细致的训练方案和可持续的训练安排。设若“吾道一以贯之”,以学生的现有体质为可塑造的起点,则学生体质渐强必可预期,并在此过程中祛除“骄娇”二气,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否则,学生走出校门后还是那个体质,甚至还不如走进校门前那个体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6-1 21:42 , Processed in 0.103148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