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校该不该涨学费 涨学费须公开大学财务账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6:2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确定大学学费标准,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是多少,其二,受教育者分摊多少比例。
  从目前各地上调学费的具体操作看,都组织了听证会,但是,听证会给人的感觉是走过场,该怎么涨还是怎么涨,为此,有必要给学费定价设定基本的标准。向大学生收取学费,理论基础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摊理论,确定大学学费标准,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是多少,其二,受教育者分摊多少比例。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曾提出要核算高等教育生均成本,但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本究竟是多少,并不清晰。一些地方在举行听证会时,也出具了近年来的办学成本,并将其平均在每个学生身上,计算出生均成本。但这一办学成本,是对所有办学成本的核算,而不是对用到人才培养上的成本的核算,由此算出来的生均成本显然过高。本来,核算高等教育生均成本,还有一个重要意图,是检查高校究竟把钱用到何处,并由此促进高校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体系,推进校内管理改革,把经费用到办学的刀刃上。如果高校一边大手大脚花钱,一边喊缺钱,并以缺钱为名涨学费,这很难让公众相信收来的学费,用到了人才培养中。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公开清单,进一步要求高校要公开财务信息。为此,教育部完全可以要求每所提出涨学费申请的高校,晒出学校的所有财务账单,具体到细目的开支,以此核算出生均成本,作为确定学费标准的基础。如果高校不愿意公开财务账单,那么,教育部门、财务部门不能批准学校的涨学费决定,学生有权拒绝接受。
  对于学生分摊成本的比例,国外通常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不高于生均成本的20%,二是不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两者取最少值。尤其是后者,确定这一比例,是为了防止过高的学费,挤占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开支,加重家庭的教育负担。在这两个20%的约束之下,大学努力拓宽办学经费渠道,在政府拨款之外,注重社会募捐,在开源的同时节流,杜绝铺张浪费。
  大学向学生收学费是最便捷的增长收入的方式,但这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对受教育者负责的大学,应当把所有办学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跑冒滴漏。即便在办学成本增加的压力之下,不得不上调学费,也必须考虑这对学生带来的经济压力,并完善对贫困学生的帮困体系。
  赵普光:僵化的高等教育体制“推高”学费
  推高高校学费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高校管理的机制问题,非教学科研的部门太多,管理人员太多。
  我以为,相比于关注上涨现象和上涨幅度,上涨背后的原因才是最需要深思的。
  首先,学费上涨有其必然性的动力。作为社会组成的一个部门,高校并不是真正的象牙之塔,与教学科研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所有配置,也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我倒不是认同高校学费的上涨,但在物价普遍上扬的社会大环境中,期望高校一家的费用不变甚至下降,是不现实的。
  第二,与目前的教育体系和对高校投入的方式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高校办学机制是一元化的,绝大多数的高等学校资金来源单一,都是行政拨款,加上政府对高校的投入又相对有限,于是学生的选择也就不可能多样性。
  第三,也是高校大扩招、大建设必然导致的后果。搞大扩建的和新校区建设的高等学校,大多都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而且随着年限的拖延,贷款的利息如雪球一样,无疑会越滚越大。而行政拨款,都是一定的和有限的,债务最终还得学校慢慢消化。所以,高校扩建的羊毛必然会有一部分出在了后来入学的学生身上。
  第四,与高校的管理机制有关。目前,中国的高校运行成本比较高的原因,还有一个是高校管理的机制问题。高校的非教学科研部门太多,管理人员太多。高校的管理机制,其实是整个社会管理体制的延伸,在整个社会行政机构相对臃肿的今天,你期望高校管理机构瘦身,难度很大。
  第五,与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环境有关。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部门,每个家长及学生自己也不能不核算上学的投入和将来的回报的问题。最近一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是有目共睹的。送一个学生到高校里学习,要花费不少的金钱,但是毕业之后也不见得就能顺利找到如意的工作。于是乎,当收益无法保证和预期的时候,人们在投资的时候就变得异常谨慎,对投入的成本自然特别的关注和计较了。
  其实,相比较高校,广大莘莘学子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漫长的上学过程中的投入,不知多了几何。但是那个时候,家长的投入,是为了更长远的预期。而大学或研究生阶段,直接面临的就是收回成本和取得收益的问题。所以,人们更加关注高校的学费,就不足为怪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与其期待高校学费平稳或者下降,不如期待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尽快改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6-15 02:52 , Processed in 0.088120 second(s), 15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