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2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绘画艺术杂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08:0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绘画作为一种精神的产物,既是社会和民族的人生观、人性观、社会观、历史观、伦理观、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也是其哲学观的具体反映,它的形成和发展深受民族哲学思想的影响。透视中国画,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哲学思想对它的深刻影响。诚如潘天寿所言:“中国画的基础是哲学”。
从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去看,绘画艺术从无意识进入到一种有意识创作阶段,而这一发展形态要滞后于中国哲学思想的成熟。早在先秦至西汉时期,中国绘画所表现的民族风格与思想并不十分突出,更没有纯表现自我的“写意”绘画形式,其原因在于没有文人的主动参与,更缺乏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注入。直至汉武帝刘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的哲学思想才定于一尊。当时文人当政之余也绘画,久而久之,文人把他的道德观注入到绘画创作当中于是文人画就成了中国画的主流。
       在中国绘画思想的体系中,其中就以儒、道、释这三家哲学思想的争鸣为主线,可以说中国绘画思想的发展就在这三家思想不断争鸣与交替发展中前进着。孔子是儒家代表是,中国最早的大哲之一,他的三大观念是:仁、礼、中庸,三者的中心都是人本,都围绕着人格美、人性美、人的行为美、人类社会秩序美在思辨。它对伦理道德意义的强调,影响着中国画的“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后来的庄子“以天合天”、“既雕既凿复归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物化”、“五色乱目”、“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老子“知其白,守其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复归于朴”、“大巧若拙” 等等启发中国画家进行审美关照的自觉意识和自由想象,成为中国画重意境和意象造形、重神彩、气韵、恬静自然、散淡从容、无为而为的思想根源。佛家的“空”、“寂”、“幻”等观念,对美的认识强调人的“心识”,“美中有丑;丑中有美,美即丑;丑即美,美者不足傲;丑者不足卑,美丑一如性皆为空”,即没有“心”就无所谓美,美与丑都不是绝对的。它的学说对直觉、妙悟的强调,与中国艺术家一再强调的自由抒发与读书、修养、文思、人品,构成了直觉与认识的统一观。
       由于儒佛老这三种思想不同的特性,从而导致了中国画家对“美”的认识既有外露又有含蓄;既有内倾又有外向的特点,由此也就造就了中国画形式美独有的艺术风格:有与无、虚与实、浓与淡、燥与润、厚与薄、深与浅、远与近、明与暗、隐与显、藏与露、疏与密、繁与简、刚与柔、动与静、曲与直、冷与暖、形与神等等。
       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使作为哲学艺术的中国画成为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神秘的经验,一种灵感的启迪,一种体验的心境,一种外化的人格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张垣文苑----张家口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3 )

GMT+8, 2024-6-2 19:50 , Processed in 0.104553 second(s), 18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zhangj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