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文苑
标题:
善良“烘托”邪恶,挚爱“对比”薄情——谈影片《赌命汉》的警示作用(刘福生)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垣文学
时间:
2018-1-12 16:19
标题:
善良“烘托”邪恶,挚爱“对比”薄情——谈影片《赌命汉》的警示作用(刘福生)
1.jpg
(53.65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8-1-12 16:19 上传
电影《赌命汉》中,青年农民刘玉岭为“赢钱办喜事”而被拉入赌局,不能自拔。影片在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不是流于空洞乏味的说教,而是运用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赌徒的心理特征和其可悲的艺术形象。
银子是一个“出众”的女子,有才华,有追求。她怎么会爱上一个赌徒?以后的命运如何?编导的镜头对准了他们谈情说爱、新婚、祭坟、外出谋生等情节。通过浓墨重彩般的描绘,打动着观众的心,同时也控诉着“赌博”!这其中感人至深的,莫过于爽快的银子坐在小餐馆里流泪,以及自己吃粗粮、就咸菜,给刘玉岭炒菜喝酒等情景。这些充满激情和坎坷的、如火如荼的爱情“诗”,使人如饮甘醇美露,心旷神怡。编导刻意营造的、浓烈的烘托气氛的前奏可略见一斑。果然,好景不长,刘玉岭旧病复发,从马路旁偶尔得手,到见钱眼开再进赌场碰运气;从借钱赌博到“输掉老婆”,影片层次清晰地告诉观众:靠艰难困苦营造的、有希望的家庭是如何被赌博毁灭的。与此同时,银子形象对刘玉岭悲剧的对比、烘托效应,也通过银子追打赌徒;深夜吵架;对前夫小叔子无理施暴的态度,以及带人抓赌时那震颤心魄的哭喊而达到高潮,使影片产生了较强的震撼力和警示作用。
这当中,观众不仅通过刘玉岭的悲剧,悟到了赌博的危害,而且还通过编导对银子心地善良、敢爱敢恨和是非分明的形象塑造所反衬出的全片的悲剧意识,悟到了更深一层次的含义——部分农村农民精神生活的贫乏和文化素质的低下,是导致赌博,甚至家庭崩溃的真正原因。要想扫除赌博恶习,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影片“烘托”和“对比”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此文于1990年4月14日发表于《张家口市报》)
欢迎光临 张垣文苑 (http://bbs.zhangj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