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超级银杏”,出厂价几千元,落地价却达5万元,巨额差价去哪了?动辄花上千万找知名公司进行绿化设计,其实就是几个刚毕业的学生参照以往案例稍加改动,巨额设计费背后有哪些猫腻?(8月20日《京华时报》)
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极大地透支了环境承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倒逼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升为国家基本战略之一。各地园林城市也随之如火如荼地兴建起来,地方政府心中的天平也逐步向城市绿化建设倾斜。这本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然而腐败伸出其肮脏的黑手将原本生机勃勃的绿化工程沾染上了奢侈病,绿树青草也都被蒙上一层重重的阴影。
园林城市“靓”起来的同时也孕育出新的“腐败沃土”,引得无数贪官“竞折腰”。防城港市曾将“1株普通榕树”吹泡泡吹成“十余万元”,引得网友感叹榕树在园林管理处的眼中如此宝贝、稀罕;丽江市古城区赵桂强绿化局长也曾厚颜无耻地为其绿化黑金辩解“搓麻将赢了30万元”;部分地方政府也一掷千金为种树“慷慨解囊”:青岛于12年拿出40亿巨资种树,淮安倾囊30亿打造140个绿化项目……由于技术、设计等模糊、不透明环节,部分绿化工程转化为贪官眼中垂涎三尺的“肥肉”,如何有效监管、遏制腐败成为绿化防“摸黑”的关键所在。
缘何绿化频遭奢侈病?幕后滚滚流动的黑金恐怕首当其冲。不得不说,部分领导“好大喜功”的畸形政绩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挣面子的“形象工程”大行其道,重庆曾挖掉土生土长的黄桷树等换上2余千万银杏树,看似风光无限,然而每棵逾万元的成本最终还是百姓买单;其次层层吃回扣的利益链条更刺激了一些掌权者铤而走险,让环境工程蜕变为披着绿化保护色的“绿色提款机”;最后不能提及绿化本身存在的制度漏洞,给予贪官较大的“腐败空间”,树木花草定价随意性较大,采购招标存在“先上车、后买票”怪象,监管的难度也让监管者无可奈何。
如何让绿化工程更加贴近民生,而不沾染“不差钱”、“上档次”式的奢靡豪华,关键还在于让阳光照进绿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首先要打消“长官意志”式的面子工程,将绿化工程切实做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草木”,因地制宜、省时省力;其次明确绿化中技术、草木以及设计等价格上限,划出清晰的条条框框,更易操作的同时挤压“腐败空间”;最后还应大力惩处绿色蛀虫,提高其违法成本,形成民生工程不敢贪的防腐机制。
“金桥银路、钻石园林”,此意本是架桥修路耗资巨大,堪比金银铺就,然笔者认为,此句亦可如此理解,交通工程是经济发展的根基,而代表绿化的园林更是涉及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民生工程,更应像对待宝石那样珍惜绿化工程,而不是将“民心工程”搞砸成“闹心工程”,愿制度的阳光洒满绿化工程的每个角落,让绿化中隐匿的吸血僵尸无处可藏!
欢迎光临 张垣文苑 (http://bbs.zhangjk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