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文苑

标题: 中国书法章法举要及欣赏 [打印本页]

作者: 寒雨连江    时间: 2017-3-28 08:21
标题: 中国书法章法举要及欣赏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应追朔到明朝中期,由于印章艺术的发展,那时的书法家写完字之后必然落款,而且加盖红印章。三色艺术诞生了,红、黑、白的协调处理,构成了书法章法艺术。过去的书法,(严格地说明朝以前)以尺牍。书信、奏表等形式出现的墨迹;以碑、铭、志等形式出现的刻石,还没有形成登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也没有商品性。后来到宋朝,随着造纸业的发展,装裱艺术的诞生,书法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包括书、画、金石、装裱)而存在。伴随而来的,便是书法章法的出现。书法艺术是讲究创造的,从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丰厚的艺术营养,推陈出新,独俱风格,形成了一个人、一个时代的色彩纷呈的流派,在尊重古人前贤,不违悖书法艺术规律法度中,加以发展与宏扬,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千姿百态的书法作品,也才能开始论著书法章法的理论基础和图版实例。
  谈到书法章法,很难有一个标准的模式供初学者套用,更难于划一标尺以此为准绳。每一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章法处理的手段与信条。更何况,一位书法家早期作品、中期作品、晚年作品不尽相同,所采用的手段,所表现的形式也不同。郑诵先先生曾说:“书法艺术领域中的天地广大无边,不是王氏一家天下,凡是有本领的人,尽可自立门户,别寻出路,一味寄人篱下,是没有出息的。”先生还谈到:“在书法史上所有历代书法派别和个人的风格,真是千门万户,各显神通。但有一条铁的规律(笔者:请注意是铁的规律)就是造诣越高、越深、越大的,赞成和欣赏的人就越多越久远;反之,纵被称赏于当时,等到日子久了,慢慢地就被人遗忘了。”郑先生告诫我们的非常深刻。书法创作和个人的风格,首先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那种不顾传统而着意追求时尚的创作作品,“纵被称赏于当时”,也会被历史淘汰,不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我想这便是书法创作和章法所需求的原则。
    (一)大 中 堂
  大中堂的书写方法,构图原则是因其字数多少和所采用的书体而决定。一谈到大中堂,则认为字要大和重,墨要沉,而浓,其实不然。大中堂是要表现出雍容大度、开阔豪宕的气质;然而在构图处理章法时,却要慎之又慎,小心布置,不可忽视形式的因素,因那也是构成书法之美的重要方面。书法艺术的形式内容,是通过点线的变化手段来实现的。即是同一种书体,由于书家的修养、性格气质、生活阅历、理解程度的不同,其风格也迥然各异。我们以少字数大中堂为例:
  集汉碑字“清风”,这幅大中堂的隶书字,不是等量分配,“清”字大而长些,“风”字小而扁些。从笔法上看,横笔略细,竖笔稍粗。尤其“风”字的外框,宽而不肥,上横的一笔虽是残破,若连若连,但生动活泼。大字要劲挺威严,不要臃余少骨。“若平直相似,状若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王羲之语)楷书、魏碑字在写大中堂时,也容易出现王羲之所批评的那样“上下方整,前后齐平”的作品。搞书法创作和写文章作诗有相沟通的艺术规律,“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没有惊人之句,不成为诗。我们常说“白开水”文章,乏味之极。书法章法的构图,尤其少字数大中堂,更难达到完美的程度。字越少破绽越容易看出,所以每一笔都应反复琢磨,反复推敲,先起小稿,不断修改,然后再上大纸书写,这样成功率会大些。再以楷书大中堂为例。
  颜鲁公“德岩”二字,字大而不紧密,笔划之间的布白协调,笔道的粗细遒劲有方。结构上“德”字小而方整,“岩”字长而上窄下宽。气势大度宽博。
  右图大康先生的魏碑楷书“观天”二字,写大中堂不写满,“观”字笔划繁多而不臃塞,“天”宇笔划少而不单薄,“天”字一长捺笔把整幅作品托住了。
  楷书、魏碑、隶书不是所有的碑帖字都能写大中堂。隶书《曹全碑就不宜写少字数大中堂;魏碑的《元晖墓志》和清人李瑞清的魏书(如下图)也不宜写大中堂少字数。
  行书、草书写大中堂,不管是少字数还是多字数,都比楷、隶、魏更难些。大中堂的尺寸,一般为2尺×4尺,3尺×6尺、3.5尺×8尺。在这样大的宣纸上作书,不经慎密周到的考虑,就草草作书,失败无疑。
  前面我们谈到了处理章法的十条原则,在行,草书书写时更为关键。加之行气的呼应连贯,字里行间的分间布白,字与字的离合聚让,都给大中堂的创作带来困难。以行书“观云”二字为例。
  “观云”二字大中堂的书写,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款识的题写不能顶天立地。在“观云”二字左侧的取中处,印章(名章)不能低于“云”字的下沿。右上引首章不高于“观”字上沿。
  “洛神”二字大中堂的书写,采取了跌宕起伏的构图方法,“洛”字取右上斜势,字形只占全幅的三分之一;“神”字一个长笔打破了平衡。左边空三分之一位置题款,只题“墨人书”三个字为穷款。印章位置不能低于“神”字的长拖笔。引首章钤在“洛神”两字之间空白处。
  大中堂多字数的章法,要根据字数的多少和书体的不同来巧布阵势。一般来讲,隶书、魏书、楷书的章法原则是以平整无错落的方式来处理。如《沁园春》词115个字,写大中堂楷书7行半,左边空一行落款。名章的位置不低于“曾记”二字。隶书、魏书、篆书都差不多是这种构图方法。请注意:最后一行不能是一个字,最好三个宇以上。
  附多字数表:
  沁园春 115字
  念奴娇 100字
  水调歌头 95字
  渔家傲 62字
  钗头凤 60字
  醉花阴 52字
  卜算子 45字
  浣溪沙 42字
  如梦令 33字
  七 绝 28字
  五 绝 20字
  七 律 56宇
  五 律 40字
  篆书的大中堂,《念奴娇》100字写8行又4字。最后一行余下部分题款识盖章。多数字大中堂的处理,尤其楷、隶、魏、篆书,在书写时也要有所变化,不能粗细相等,轻重一样。
  行草书多字数大中堂,没有一定功底的人是难于创作的。书之前,应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书之后,悬纸谛观、反复琢磨。那些横涂竖抹,点画狼藉的作品,不究笔法,不论结体,看后没有美的感受。创作本身是严肃的,尤其书法创作,是视觉艺术,摆在眼前的作品如不能动之以情,没有“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的效果,不是成功之作。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两句,14字写两行半。余下部分题上款“小超留念”,下款“墨人”名章位置不低于“心”字。右行“有意”之间还可以盖腰章,大中堂,长条幅中部可以用。
  一首词《水龙吟》,102个字写大中堂6行半,余下部分落款。苏适先生这幅大中堂的处理很恰当,疏密,轻重,长短、大小,考虑的非常严谨。“中、东、伴、半、归、千”6个长竖笔错落有致;第二行“流”、“液池”三个字的三点水旁不雷同。
  大中堂的草书要求的标准更高,用笔上的提按起伏转折,用墨上的酬畅淋漓,结体上的疏密纵放,感情上的情驰神怡,都是大中堂草书创作的必要条件。“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书谱句)我们在展览会上常见到一些作品,通篇乱麻一团,游丝满纸、密不透风,满篇飞白作书,干燥烦人,更甚者“草法不规范,鬼神也难辨”的字让费解。这些作品是不成功的。
    (二)条 幅
  条幅作品均为竖式。作品尺寸一般有1尺×3尺,1尺×4尺、1.5尺×5尺、1.5尺×6尺、2尺×8尺。条幅的书法创作和章法与我们前面谈到的十条原则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古至今,我们应博采众长,融会百家于一炉,以丰厚的基本功为基础,以娴熟的技法为手段,吸取古今名家创作条幅的营养,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这是我们每位书法爱好者所追求的目标。
  “字形在纸,笔法在手,笔意在心,笔笔生意。”我的老师曾对我说,一张宣纸放在眼前,要在书写之前,在纸上已经看出这幅作品的布局了,然后挥毫作书。这便是“意在笔先,笔居心后”,“笔意在心”吧!—条幅的章法不同于大中堂,它是在较窄的长条纸上创作,所以行距的要求更严格,每个字的大小、长短、疏密、款识、印章各尽其态,笔随势生。我们先以少字数为例。
  集《张迁碑》“览诗雅兴”4个字。条幅分五等份,留一份落款补白。4个字不是等量分配,“览”字长而大,“诗、兴”二宇略小些。没有大的起伏,笔划的粗细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款识不宜太宽,应在4个字垂直延长线之内。
  集赵孟频“广博能妙”4个字的条幅,章法安排上是4个字等量分配,左侧空三分之一行,落款识盖印章。篆书、楷书都是这种布局方法。
  魏碑“凌云志”3个字条幅的章法,最后上款“小真留念”和下款“庚午春、墨人”都可以写在一个格内。右上引首章不高于“凌”字。
  刘炳森先生这条幅作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4个字写两行余两个字,余下的部分题款识。印章不低于“到”字。这幅作品从笔法上看,笔法细妙,“姑”字左旁,“船”字的右旁,行书笔法入隶,有了萦带,更是笔到自然;从结构上看,有呼有应,顾盼分明,灵秀矫健,意态端庄。行草书的题款,又增加几分色彩。
  我在创作李清照词《如梦令》(33个字)的过程中,在笔法上采用了加隶、加魏、加行,加草的松散式行书,在章法上采用了错落、轻重,没有萦带连绵,大小长短变化不突出。“夜、风、不、试、依、知、肥”7个字的重笔分散在各个角落,不致于造成雷同式。写两行另三分之一,第三行大空三分之二,左侧补款。
  “山中夕阳芳草路,桥边流水落花村。”两句14个字写长条幅(1尺×6尺)一行半。我创作这幅作品的构思是这样的:
  文中的“中、村”出现两个长竖笔,“中”字长竖取斜势,“村”字长竖取直势。“山中”、“草路”,“桥边”取连绵笔。“夕”、“草”、“桥”、“落”字取重笔。行书、草书揉在其中,轻重笔交替运用,左右注意呼应关系。因条幅是6尺长,右上盖引首后仍觉右行中部空些,加盖腰章“墨香”。
  关于腰章的使用,在此略作说明。腰章取形一般为小圆形、小方形,内容是藉贯地称与书法有关雅词,自己属相(牛、马、羊等)的肖形章。前面我们谈到的“引首章”也称“闲章”。
    (三)对 联
  书法中的对联也是竖式。对联用纸的尺寸一般为1尺×3尺、1尺×4尺、1尺×5尺、1.5尺×6尺、1.5尺×8尺。所书写的内容字数,最少4个字,多则5言、6言、7言、8言、10言、12言、14言,再多可称长联。
  对联书法清代颇为盛行,邓石如的“碧山书屋”隶书长联;(见200页)
  张瑞图 行书联:整顿乾坤将相,
  归休林壑渔樵。
  翁同和 行书联:夕来秋兴满,
  朝坐落花间。
  李 ? 行书联:砥行碧山石,
  结交青松枝。
  金 农 漆书联:且与少年饮美酒,
  更窥上古开奇书。(见198页)
  王文治 行书联:左壁观图右壁观史,
  西涧种柳东涧种松。(见198页)
  包世臣 行书联:明珠翠羽黄初赋,
  红树青山白下诗。
  吴让之 隶书联:举孝兴廉通才上选,
  成仁仙义乐志广居。
  伊秉绶 隶书联:礼乐中朝贵,
  文章大雅存。
  赵之谦 魏书联:出宰山水县,
  读书松桂林。(见199页)
  这些名联墨宝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极好范本。对联书法的章法,不象中堂条幅那样可以大幅度的变化,字距和字之大小在隶书,篆书、魏书、楷书、行楷书中基本等量分配。
  书、草书的变化略大些。还应当说明一点,对联的词句要求相当严谨,有些朋友,包括我自己,常把不是平仄工整的句子当成对联书写。对联书写后的款识是多种多样的,书写格式也不尽相同。长联(也称龙门对)的书写,有严格的要求。
    (四)横幅、手卷
  横幅书法作品包括匾额、横幅书作、斋号等。一般常用纸尺寸为:1尺×3尺、l尺×4尺、1.5尺×5尺、1.5尺×6尺、2尺×8尺。
  手卷书法作品,一般宽不过2尺,长度不限。书体也不限,可以多人多种书体书写。
  横幅书法作品的创作,如采用篆书、隶书、魏书、楷书书体,字的变化,笔的轻重,构图方法、款识题写都是平稳端庄,沉凝无华。试举几例说明。
  集《乙瑛碑》字“书道崇圣”。“书”、“圣”二字长而大,“道”、“崇”二字相对小一些。笔法和跳动不大,笔划的粗细也无明显地变化。左侧题款上下高度不能超出“圣”字,右侧闲章也不要高于“书”字。
  集刘炳森先生“香峰独秀”四个字。横幅的上款可题在作品的右侧,“庚午春”三个宇不能高于“香”字。下款和印章题在“秀”字左侧。
  集魏碑“云霞芳道”4字,在章法安排上基本上平均分配,“云、芳”二字略小。上款“大山属书”与下款“集魏碑字再春”都题在左侧,上下不能超出“道”的高度。
  少字数如此,多字数的诗、词、句的章法也是这种原则。题写匾额时,一般只题穷款(年月、姓名)。一块好的匾额,气韵非凡、精神横溢、风彩动人、满堂生晖,富有生趣的艺术感染力。如北京的“六必居”、“同仁堂”、“鸿宾楼”、“新华门”,简直是无声而有节奏,脱然出匾,使欣赏者目注神驰。然而,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些匾额字体不规范,甚至是错字、别字,书体零乱不堪,难以入眼,影响了市容,没有美的感受。
  “藏真堂”3个字匾额,是一位书画收藏家让我写的。我考虑再三,取法赵子昂的书体,行楷书题写,左侧只题穷款盖章。整幅作品力求达到清秀稳重的效果。
  集米芾“凌霄鹤寿”4个字。款识全题在4个大字之下,不能超出“凌”、“寿”二字的垂直线。右上闲章和左下名章的位置也很重要。
  五言绝句“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年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20个字写行书横幅,其章法要求,每行字数可不等,天头齐平,地脚可参差,上下款和印章都在左侧。
  手卷的章法与横幅书法作品在章法上的要求差不多,只是长度可以无限长,书体可以多种,内容也可以不同。古人的手卷,多为题跋补文,收藏鉴赏。手卷一般是收藏展示之用,长手卷展出时也只是展露局部。
    (五)扇 面
  扇面书法从古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了,其书写方法也非常考究。根据扇骨的多少和书写的文字多少来安排章法。有些朋友写扇面时,常出现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局面,难以收拾,其原因就是不晓得扇面章法安排。
  我们这里讲的是折扇书法,不是圆扇或其它类扇子的书法。折扇大的直径1米,小的几公分。一般是一面为画,一面为书法。有些朋友用扇子收藏书法,有机会就找名家题写扇面,积少成多,也有几十把或百把扇面书法,经常打开展示欣赏,令人心旷神怡。下面我们简略举几种书写扇面的章法,以供朋友们参考。
  “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14个字写一行,上款下款印章均放在左下,款识可以下沉至扇轴处。这种一行式章法适合写篆书、隶书、魏书、楷书、行书、行楷书。草书不宜写一行式。
  汤定之隶书作品“济人可博门庭大,教幼先知粟麦难。黄山谷诗无平弱,李阳冰字有古姿。”28个字写两行式,每扇骨之间写两个字。上下款题在左侧下。
  张海若楷书作品“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階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洒砌飞贱有点拂,泉窗斜竹不成行。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七律56个字写三六式,最后一行两个字。左侧题上下款。
  文斌楷书扇面作品“半丁画梅并画菊,同时笔下生春秋。菊能傲霜标劲节,梅花冒雪香清幽。晚节寒香腕底出,半丁品概此中求。品高画古世所重,君身仙骨人难俦。”七律56个字写六二式。左侧题上下款识。
  通过以上几例,我们可以举一反三,计算好字数,恰当安排章法,书写时一定会成功。






欢迎光临 张垣文苑 (http://bbs.zhangj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