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文苑

标题: 齐白石诗与国画题跋赏析 [打印本页]

作者: 早行之客    时间: 2017-2-16 10:35
标题: 齐白石诗与国画题跋赏析
    一提起齐白石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他是一位著名的国画大师,然而,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还是一位诗人。
    齐白石曾亲自对友人说:“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由此可见齐白石对自己的诗,是很看重的。据说湖南美术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月出版了十卷本《齐白石全集》,其中第十卷是诗文,收录了齐白石诗词联语、题跋等五十余万字。其中诗词联语二千一百七十余件,计十八万字。可见他这方面的成就。
    齐白石幼年只读过半年村学,受过《三字经》、《千家诗》之类的启蒙教育。以后便缀学而做木工活路以求糊口。27岁时,当地诗词名家胡沁园看到齐白石木工雕刻出色,又能绘画,便鼓励他学诗词说:“光绘画,不会做诗,总是美中不足。”齐白石接受了胡先生的劝导,心想:“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我齐白石从现在开始学诗,也不为晚。于是就正式拜胡沁园、陈少蕃等人为师。十年后,又拜湘籍名人王闿运为师。学诗的目的就是作诗。齐白石刚拜胡沁园为师不久,就作了一首七律,诗中有一联是“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桔有余甘”。大受老师们称赞。
齐白石学诗写诗的过程是十分刻苦的。白天干活,夜晚读书。买照明的灯油都成了很大的负担。他在六十九岁时作《往事示儿辈》诗中写道“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又有《忆儿时事》诗:“桃花灼灼草青青,乐事如今忆佩玲。牛角挂书牛背睡,八哥不欲唤侬醒。”齐白石不畏环境贫困,孜孜不倦,刻苦学诗,才有日后的辉煌成就。
    齐白石的诗语言功底是十分扎实和深厚的,格律严谨而工稳,诗意深邃而隽永,而且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大众。请先看几幅国画的题跋,如:“古树归鸦”、“富寿无疆”、“果味无双”、“清白传家”、“蛙声十里出山泉”、“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樱桃》”等等,无不韵味十足。再读下面几首诗,更让我辈感叹不止,心悦诚服。
    《题借山图》
    吟声不断出帘栊,斯世犹能有此翁。
    画里贫居足夸耀,屋前犹有旧邻松。
    《画华岳图题句》
    仙人见我手曾摇,怪我尘情尚未消。
    马上惯为山写照,三峰如削笔如刀。
    《逢梅兰芳》
    记得先朝享太平,草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燕市无人识,且喜梅郎呼姓名。
   《画白菜兼笋》
    田家蔬笋好生涯,兼味盘餐自可夸。
    更有不劳栽种力,年年屋角紫藤花。
    如前所说,齐白石的诗格律工稳,他深谙格律法则。如《题借山图》诗的第三句用了“仄仄平平仄平仄”的特定句式,使全诗显得活泼自如。《画华岳图题句》和《画白菜兼笋》两首诗中第三句之第三字处应为平声字,但都出现了仄声字。作者着意在第五字处用平声,而使格律臻美无暇。
    画家在画上题诗题跋,最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起到丹青语言所达不到的效果。齐白石画过多次《不倒翁》,每次画不倒翁,便题一次诗。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作者的思想。
    1. 齐白石第一次画《不倒翁》时,是在城里买了一个不倒翁,并把它带到偏僻的农村。乡下人便把它当神供奉起来。齐白石便写了一首题跋诗:“村老不知城市物,初看此汉以为神。置之堂上加香供,忙杀邻家求福人。”
    2.  第二次画《不倒翁》是在1922年以后,却另有一番情景: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3.  第三次题《不倒翁》也是针对官员的,时间是在1941年。这首使用了仄(入声)声韵,首句用邻韵,二、四句用同一部韵,也非常工稳:“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笑君不肯打倒来,自信心中无点墨。”
    4. 第四次画不倒翁是在白石老人九十三岁高龄时:“能供儿戏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来。头上齐眉乌纱黑,虽无肝胆有官阶。”
    齐白石不是说他的书法在他的技能中名列第三吗?对此,我不敢妄言,但我要说的,就是他书写的内容,全是他自己的肺腑之言,而非抄录别人的作品。这点不仅为他直抒胸臆提供了平台,而且对提高他的书画品味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22年,他作了一件行书条幅,书写了自己的两首绝句。其中一首为《柳絮》。诗文如下:《忙飞乱起春风残,只博儿童一捉欢。不见棉花花落後,无衣天下正当寒。》这不分明在说,柳絮像棉絮,纷纷落下,却无助于天下无衣寒士抵御春寒。这与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真有同工异曲之妙。
齐白石真不愧为人民的画家,真不愧为人民的诗人。






欢迎光临 张垣文苑 (http://bbs.zhangj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