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文苑
标题:
孝庄“下嫁”玩的是技术活儿
[打印本页]
作者:
碧云天
时间:
2015-9-3 07:31
标题:
孝庄“下嫁”玩的是技术活儿
诸葛亮在《将苑》中说道:“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道德经》中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意思是说,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古人言:“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历史上,女子几乎毫无价值,在“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压制下,她们成了男子的附属品,没有自由和思想,没有地位和尊严。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正是这似水的女子却能够把她们的优势化作一团“绕指柔”,斩断“千斤闸”,掀起腥风血雨。
经历清初三朝,辅佐三世君王,平内乱攘外患,清理后宫内部争斗和矛盾,维护朝堂明净,促进国家统一,她一个女子能够做到如此,可真是无人能及。她就是历史上被称为“清代国母”的孝庄太后。
在明军大炮的一声巨响之下,皇太极突然离世了,也没有留下任何有关皇位继承人的遗诏。从此,一场血雨腥风的王位之争拉开了帷幕。
由于太子年幼,在皇叔中年轻有为之才又大有人在,其中以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威胁最大。不过这两股争夺势力也是在互相较劲、暗自争斗。
皇太极的遗孀孝庄看到多尔衮和豪格之间势均力敌、不相上下的局势,便趁势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把自己5岁的儿子福临推上帝位。后来,清军入关后,这个5岁的孩童便成了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
多尔衮之所以愿意辅佐福临,是因为比起豪格,福临和孝庄更好对付。孝庄知道多尔衮毕竟是皇叔,皇太极下面又有几位皇子,若多尔衮硬要称帝,必然激起公愤。而豪格就不同了,他是大皇子,若真能成事也无人敢质疑。所以,权衡之下,若要保证自己年幼的儿子能稳坐王位,还是要依靠多尔衮的势力。而这个靠山既要做得漂亮,师出有名又要让他心甘情愿地为臣而不得有反叛之心,于是,她便想到了“再嫁”的计谋。
入关一年左右,局势初定,孝庄就按照满族“兄死则妻其少”的习俗,下嫁给多尔衮。表面上看是按照习俗,实际上却是孝庄利用多尔衮牵制豪格的计谋,借多尔衮的羽翼暂时躲避片刻,待到自己实力强大之时,再行反击。就这样,在孝庄的“美人计”下,多尔衮一时放弃了皇权,成了福临的继父,封为“皇父摄政王”,彻彻底底成了一个辅佐幼帝的“忠臣”。如此一来,多尔衮独揽大权,和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跪拜。孝庄此举,虽然为以后埋下了隐患,但至少暂时保证了母子的平安和朝廷局势的稳定,给刚刚入关后的清廷创造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条件。
孝庄的“下嫁”之计堪称是开创清朝盛世的关键之举,试想,皇太极在清军入关之际去世,若不乘胜追击,一鼓作气,便让明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入关便不可成事。况且,若清军内部因为皇位之争而祸起萧墙,那么别说是入关,还可能会被明军反击,被赶回草原。所以说,孝庄的“下嫁”牵涉甚广。她当机立断拥立自己的儿子为王,稳定军心,又以权势利诱,让多尔衮、豪格互相牵制,二人为了争夺大权必然会争先入关,明争暗斗。成功入关后,局势不稳,反清势力又频繁涌动,多尔衮与豪格两势力不相上下,朝廷分为两派无疑是给了明朝余孽可乘之机,所以,孝庄便采取拉拢之法,暂时投靠多尔衮这边,除去豪格,整顿朝纲,同时又不能让多尔衮有谋反之心。这一举多得之利若想实现,“下嫁”之举是最佳的选择。
自古有云:红颜祸水。这“祸水”之说自然是对于“败寇”而言,但若是能妥善地利用这“祸水”赢得胜利的话,“成王”便不费吹灰之力了。
一颗坚硬的钢钻砸在棉花里,瞬间就会被白花花的棉花给淹没。很多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以硬碰硬,则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反而会出奇制胜。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处”。越是刚烈之人,越是感性,往往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便可收服,若是同样以硬碰硬,只会激发更深的矛盾,两败俱伤。
据传,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向来骄纵跋扈,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且有谋逆之心,一直在暗中谋划。此次出巡,他带上的将士都是西北地区的壮汉,个个身材高大,虎背熊腰,力大无穷,想趁机采取行动。
兵部尚书乔宇早看出他图谋不轨,便从江南挑选了一批短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待时机到时,乔宇提出让两队随行的护卫比画比画,江彬很是高兴,自信满满。结果,江南拳师和他的西北壮汉一对上,就锐气大减,屡战屡败,纵有浑身蛮力却抓不住灵活多变的对手。看到如此场景,江彬灰头土脸地退居一旁,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暂且放置一边了。
以柔克刚,和练太极相似,由松入手,由松到柔、由柔到刚。鞭子很软,但是鞭子抽到身上却是很痛的。
欢迎光临 张垣文苑 (http://bbs.zhangj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