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北京,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
天安门广场每天日出升旗,日落降旗,以象征五星红旗与太阳同升同落。因为每天日出时间有变化,升旗时间也随之变化。当缓缓升起的太阳最上的边缘与天安门广场所在的地面线齐平的时候,就开始升国旗。具体到每一天升旗的准确时间是由专家测算的。据说第二天准确的升旗时间发表在当天的《北京晚报》上,初到北京,哪儿去找《北京晚报》呢?又打开宾馆的电脑,想到网上去查,忙乱了一阵也没有查着。后来便想,不管几点钟,总是早一点儿好,便就将手机的闹钟调到早上四点。
四点钟在闹铃声中起了床,就急急忙忙往天安门广场赶。街上行人很少,昏暗的路灯把自己的影子拉得长长的,静静的街道上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从家乡出发的时候穿着衬衣,在九月北京的清晨,已经有些冷了,迎面而来的晨风,把手脸吹得冰凉。
也不知过了几条街、穿着了几条巷,最后终于拦下一辆旅行社去接游客的小面包车。开车的是一位年轻小伙子,听说是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又不认识路的,满脸笑容,直夸“真爱国!”“真爱国!”然后下车,拉开车门,拉长声音招呼:“好嘞!您上车吧!”那纯正的京腔京味听起来真舒服。
五点二十,终于在天安门广场前面的街道下了车。彼时,天仍是灰蓝灰蓝的,广场上一盏盏高大气派的街灯特别醒目,桔黄色的灯光洒向广场的每个地方。华灯映照下的广场上早已站满了赶来参加升旗仪式的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广场两边街道的围栏外面也都挤满了人。还有很多人在骆驿不绝地往广场上涌。
由于道路不熟在路上耽误了时间,已经进不了广场了,只好在街道围栏外面找了个空隙挤进了人群。目光从略靠右侧的方向看过去,是笔直挺立的旗杆,再往前是宽阔的长安街和雄伟的天安门。
人们站在各自的位置静静地等候,目光聚集在高大的旗杆上。有的人举着照相机、有的人端着摄像机、有的人摆弄着手机,想把那庄严的场面拍摄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蓝色的天宇中出现了橙红色的云彩,先是一点点,慢慢地扩散,逐渐在东方形成橙红金黄的一片。那是新一天的第一缕曙光。远远望去,那灿烂的云彩好像就挂在旗杆的顶上。
庄严的时刻终于到了。
随着整齐的脚步声从对面的天安门里传来,人们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不约而同地向天安门望去。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从天安门城楼拱形城门里走了出来。第一排的正中是手擎国旗的旗手,他的左、右各有一名手握钢枪的护旗兵,走在第二排是指挥员,次后是四排八列32人组成的护旗方队。战士们身着橄榄绿军装,戴着雪白的手套,肩上扛着钢枪,银白的枪刺在晨曦中微微发蓝。他们个个昂首挺胸,气宇轩昂,步幅摆臂整齐划一,步伐矫健,英姿威武、铿锵有力地走过金水桥,穿过长安街,向升旗台走来。“喳!”“喳!”整齐而清脆的马靴声踏破了首都清晨的宁静,回荡在宽阔的天安门广场上。
人群中停止了嘈杂。人们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支队伍。无数的镁光灯“咔!”“咔!”“咔!”不停地爆闪。
来到旗杆下,行进在第一排的旗手、两名护旗兵和指挥员登上旗台,站好各自位置,护旗队在旗台下的东西两侧列队。旗手走向旗杆将国旗悬挂好,指挥员用清脆而洪亮的声音下达了“敬礼”的口令,“咔!咔!”护旗手整齐划一地举起钢枪,面对国旗行举枪礼,雄壮嘹亮的《国歌》乐曲响起了,旗手身手矫健地将国旗抛向空中,这一展仿佛一轮红潮漫卷天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嘹亮的《国歌》乐曲声中徐徐上升。
军人、警察、少先队员面对国旗庄严敬礼,其他的人行注目礼。广场上,气氛庄重肃穆。
当《国歌》乐曲奏完三遍后,国旗升到了杆顶。
与此同时,一轮旭日从祖国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来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是很多人的愿望。每天早上都有数万人汇聚在天安门前参加中国的升旗仪式。这些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也有被大人们牵在手上抱在怀中的孩子,还有很多说着不同语言的外国人。在庄严的国旗下,洋溢在每个中国人脸上的是兴奋和喜悦的表情!那些站在中国国旗下的外国朋友,他们的脸上更多的是赞美和羡慕的表情!
迎着太阳升起的五星红旗、还有红旗下昂头挺胸凝望红旗的人群,构成了世界东方一道亮丽而璀璨的风景。
仰望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久久不愿离去,从心灵深处喷发出来的震撼不断拍打着我的胸膛。初升的红日把红旗的光芒辉耀四方,沐浴在万道光芒中,激荡在内心的荣耀不断地澎湃、升腾!
国旗,是祖国的标志和象征,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今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裕强大,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天的幸福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时刻牢记近代以来积弱积贫的国家遭受列强欺凌的历史,永远牢记在那个时代我们的人民所遭受的灾难,永远感恩先烈们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作出的牺牲和付出,树立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万众一心,奋勇前进!
欢迎光临 张垣文苑 (http://bbs.zhangjk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