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文苑

标题: 又到武夷山 [打印本页]

作者: 自由如风    时间: 2014-10-29 22:20
标题: 又到武夷山
   
       武夷山是“双世遗”,是福建省最出名的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厦门,是福建的最佳旅游路线。
    我四十多年前就到过武夷山,并曾在武夷山下工作过。那时我才二十出头,刚参加工作不久,在一条山区公路的测量队里当测量员。我们几个年轻人唱着“是那山谷的风,吹动着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勘测队员之歌》,跟着老师傅,扛着花杆在山沟里钻来钻去。我们也利用假日到武夷山游玩,坐过每人才八角钱的竹排。当时这里还没有开发,登“天游”的路非常难走,正面上山是在一片石壁上攀爬,根本没有什么栏杆,非常危险。上“大王峰”就更加困难,有几段路是要在石缝中垂直往上爬的,一层接一层的木梯不知是那年安的,有的已经快腐烂了,踩上去提心吊胆的。不过,我们年轻气盛,根本不知道什么危险和困难,硬是从正面爬上天游,也从狭缝中攀上了大王峰。到了大王峰山顶上,听那一阵一阵的山风和松涛,真是舒服极了!现在回想起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岁月,如同昨天,真是感慨万千!
    我们这时候知道,在这之前朱德、郭沫若等人都来过这里。竹排上安有靠背的竹椅和两张竹筏并联,就是因为朱老总要来而“发明”出来的。在这之前是用小木凳,竹排是一条条单放的。郭沫若还为武夷山题了一首至今让武夷山人骄傲的赞美诗。
    刚改革开放,武夷山就准备开发了。当时,有领导要在这里建水坝,让蓄水后的九曲溪可以开小汽艇。幸亏这时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来到这里,杨当时不但是南京工学院(即现在的东南大学)的领导,而且还是江苏省的副省长。所谓“南杨北梁”,梁思成之后,杨廷宝自然是建筑界的权威了。杨向福建省有关部门建议,制止住了建水坝工程。并且为武夷山景区建设提出了“宜土不宜洋,宜矮不宜高,宜散不宜聚”的原则。南工以后为武夷山进行了规划设计,一班师生在武夷山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得到很多奖项、至今仍然出名的“武夷山庄”建筑设计即由南工和福建省合作完成。武夷山庄建设时,我也来过这里,对这种浓厚地方风格的建筑十分欣赏。武夷山今天能保持秀美的风光和独特的九曲溪风景以及与自然风光相协调的建筑,是和当年杨廷宝大师等人的远见卓识和南工的精心设计分不开的。……
    以后我又多次来过武夷山。但近几年因为种种原因,很久没有来了。
    今年,女儿从美国回来。我们和女儿一家又一次来到武夷山。
    今天的武夷山依然那么秀美,溪水是那么清澈、空气是那么清新,住在武夷山下的一个山庄里,听着鸟叫虫鸣,实在是美妙的感受。爬山是辛苦的,然而我们老少五人依然登上了“天游”。现在的登天游,路已经很好走了,因此,山并不觉得很高。竹排是要坐的,现在坐竹排已无惊险可言,体验它只是一种享受……
    但是,和许多旅游区一样,武夷山现在也免不了沾上因“旅游”带来的城市病、俗气和铜臭气……景区对岸本来应为“度假区”,但现在却成了嘈杂的“集镇”,有人称之为“集贸市场”,规划设计实在不敢恭维,和当年南京工学院的作品是巨大的反差;景区内搞了所谓“封闭式管理”,随便到那个景点都要买全景区的“一日游”或“二日游”门票,最少也得一百四五十元,而且买票不方便,掮客也就应运而生;景区内开起了火车头状的交通车,不伦不类,而且也不见得方便,据说“投入”倒不少……
    但,不管怎么说,武夷山还是一处难得的风景区,其秀丽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无可比拟的。

6.jpg (38.1 KB, 下载次数: 63)

6.jpg





欢迎光临 张垣文苑 (http://bbs.zhangj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