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 发表于 2014-9-13 16:45:31

那些被赶跑的鸟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以前随处可见的一些鸟类渐渐消失了。几十年前,在江南,有3种鸟儿与人类最为“亲密”:春天的燕子,秋天的乌鸦,冬天的麻雀。那时候,人们与鸟类和谐共处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孩子们的许多童年生活都是与鸟类为伴的。
  我小时候也干过“弹弓打鸟”的勾当,当时人们都不敢打乌鸦,说乌鸦是不祥鸟,打了招来晦气。但不知何时,乌鸦在江南竟然绝迹了,已经不知有多少年没听到过乌鸦的鸣叫声了。去年到丽江,在玉龙雪山的雪松林中,有几只乌鸦停在树枝上,我连忙对上小学的儿子说:“那就是乌鸦。”儿子的表情像看珍禽异兽一样,他10岁了,那却真的是他第一次看到乌鸦。城市中的孩子们大多被现代化的环境所包围,脱离了大自然,失去了一种关注自然、认知自然的天性。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像麻雀这样的鸟儿也会慢慢消失。麻雀算得上是与人类最亲密的鸟儿了,它喜欢在农居的墙洞和屋檐下筑巢安家,它不太怕人,是所有鸟儿中离人类最近的鸟类,它甚至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偷食晾晒在地上的稻谷。
  现在的乡村少有麻雀飞过,即便有,也是孤独的。偶尔看见几只麻雀,也会发现它们胆小如鼠,只要附近稍有人影晃动,就会逃之夭夭,它们的惊恐似乎比天空还大。
  为什么麻雀的数量会急剧锐减?有人将它归结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性的“灭四害”运动。但我的心中一直存有疑问。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生活的杭州,仍然到处可见成群结队的麻雀,它们在村里的杨树上密密麻麻地停着,发出巨大的声响。我觉得此后农村农田耕种面积减少、厂房农居建造,农村越来越像城市,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才是麻雀数量锐减的根本原因。
  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则巴黎音乐风光片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巴黎市中心的阿尔广场十分空旷,四周都是欧式古朴的建筑物,广场上有许多孩子在玩,他们的父母则坐在椅子上看报,或者在打瞌睡。广场的草坪上有许多鸟儿,在盘旋,在鸣叫,有些甚至停到了孩子们的头上。乍一看以为是鸽子,镜头推近了,却发现是麻雀。几个小女孩用手中的面包引诱着麻雀们,它们拍打着翅膀飞过去,落在了孩子们的身边。整个画面没有一句解说词,只有优美的小提琴旋律在回响着。这样的画面是不需要任何旁白解说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美。
  现在只要在某个角落看到几只麻雀惊恐万分、小心翼翼觅食的样子,我就为它们感到心酸。总是想起“旭日阳刚”的那首歌:我像只麻雀,我从城市路过。只想寻找一个小小的窝,哪怕有一根电杆子让我落脚,我也感到很美好。我不坚强的外壳,拼命抵抗袭来的夜幕,多少麦子,才算收获,我是比一分钱还小的角色。
  那些在都市里逐渐消失的鸟儿,人们是否能还它们一个安静祥和的家园?我们是否还能重新见到它们成群结队地展翅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被赶跑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