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剪纸国宝
天津之行的最大收获是,寻回了剪纸国宝。 此前,蔚县的俩朋友跟我提起新话题,一个是外贸局局长兼剪纸出口公司经理任德国,一个是县民俗专家田永翔,在接待我的饭桌上,任德国很认真地告我,要给蔚县剪纸“立祖”,“祖”是著名的蔚县剪纸艺人王老赏。田先生还指名道姓地介绍,县里的某某有两本关于王老赏的书,《民间窗花》和《王老赏的窗花艺术》。王老赏、立祖、两本书,这些关键词一经传到我的思维兴奋区,我立马振奋,认为这是事关祖宗和传家宝的大事,随之闪出我来挖掘王老赏的念头。。。。。。 2001年5月的那个下午,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的读者挺多,我从上百个图书目录中,筛选了《民间刻纸集》,我以为它可能是我要的有关王老赏的书。书名的“刻纸”二字指引我首选它,因为蔚县剪纸是用刻刀而不是用剪子。两位四十岁上下的女管理员很朴素很漂亮。其中一位接过我的借条,转身进入库房,好象不过三分钟,封面发黄,书角明显磨损的《民间刻纸集》递到我手里。那一刻的我,好象胸脯跟着心脏一起跳动,这本书会是有关王老赏的吗?或者其中会函蕴多少王老赏的信息?从柜台到读者座席也就是三米之远,我的脑子竟这么翻腾,一会也不闲着。 我惊喜万分,《民间刻纸集》正是我所求,众里寻他千百度,我曾经的千呼万唤,千山万水,终得正果。我趁胜前进,接下来挖掘出《民间窗花》、《王老赏的窗花艺术》和《王老赏戏曲刻纸》。全是画册性的宝贝书。王老赏的历史文献全部浮世了。 第二天文献部一开门,我即进入第二阶段的挖掘,复印全书和拍照彩色图版。馆里的复印部是有偿接活。轮到彩印图版,我的相机被禁用,馆里规定必须由摄影部来做,收费。我求情摄影部的王向峰,给我留下回张家口的火车票钱,一碗方便面钱,剩下的一百多元全交给你们。戴眼镜的王向峰犹豫了一下,即刻开恩。很快,沉甸甸的挂号邮件由天津寄给我。看着邮戳,我的感触是王向峰够麻利,他投递的时日是在我离开图书馆第三天,就是说,他从向领导汇报起,再经找王老赏历史文献,翻拍其中的彩色图版,冲洗,最后作投递,动作之快,大大超出我企盼的时限。四个文献本选印的王老赏剪纸作品共计188幅,其中花鸟剪纸107幅,古装戏曲人物剪纸81幅。其中采用彩色印刷的花鸟剪纸10幅,古装戏曲人物剪纸32幅。有的文献本还入选了王老赏的剪纸画稿若干幅。尤其是我所挖掘到的《民间刻纸集》和《王老赏戏曲刻纸》,比起蔚县的田永翔先生所说的那两本,其更为珍稀珍贵。 随着国家启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剪纸非遗有王老赏资料在其中,我越来越明白了王老赏确确实实是中国民间剪纸界一位开宗立派的人物,王老赏剪纸就是中国剪纸国宝。四本文献承载了全部王老赏剪纸艺术,并宣示着中华民族的剪纸非遗,王老赏艺术,它是后世人无偿使用的文化遗产。 喜获丰收的我,不再像前一天那样,把阅览证当废纸丢进纸篓。我把第二天的阅览证放进挎包里。那张“天津图书馆临时阅览证”的上面,还印有“本室使用,当天有效 NO。30565,壹元”的黑色字,再盖着“天津图书馆借书证图记和2001年5月22日”的红色字。 北京是和平解放的,它免于枪炮硝烟,保存下来不计其数的国宝。徐悲鸿用万元现金加自己的八幅画换得“八十七神仙图”,其间历经战乱与偷盗,徐悲鸿和流亡之宝“八十七神仙图”最终得以安身。历朝历代里,中国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护宝人,有无数感天动的护宝故事。四本王老赏画册的编者、序言者、后记者、出版者、馆藏者都是可敬的剪纸护宝人。护宝就是护家园,家园的兴旺,家园的延续,靠的是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屋一园,一针一线的爱惜与添置;也靠的是不毁家园一物,不伤祖国一言,哪怕是不随意丢弃一个烟头,不攀折一根艾蒿。 人生的意义可以有多个,自从寻回王老赏,我对人生意义的确立有了新的添加,我在保护剪纸国宝的路上,越走越有精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