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
城外二十里有个小山村。以前是有名的贫困落后,近两年却因“古朴(其实是村里人没钱盖房子)”而逐渐被人所知。村里想要开发成旅游景点,就联系上了我们这帮摄影爱好者,伙食全包还给红包,请我们去拍照宣传。所谓“古村”,其实也没什么古迹,只是村口两座石板桥和一棵老樟树还算是有点“古”。不过这不要紧,摄影师们都是导演,那天我们有任何要求,村里人都会无条件配合,于是——在水边石埠上,两个村妇来洗衣了,她们还根据我们的要求穿上了红色的衣服,河里则有几只大白鹅正悠闲地“拨清波”,那是村长从隔壁村借来的;来到古樟下,又有同行者提出叫几个小女孩来跳绳子,可叫来的几个小女孩都说只会玩手机游戏,不会跳绳子,摄影师们只好按照跳绳子的样子让她们随便乱跳,反正拍起照片来像是那么回事就行了;一边的大青石上坐着个耄耋老人,拿着旱烟杆悠哉悠哉地抽着,大伙忙不迭地伸出长枪短炮,“叭答叭答”地按下快门,老人笑笑告诉我们,这烟杆子都20年没用过了,现在没人抽这玩意儿,今天是村长叫他拿出来用的,不过烟斗里塞的却是一只拆碎了的香烟……
进村后,里边也就是些很普通的老屋小院和犬畜鸡禽,没什么特色,我们边走边拍,尽可能地利用摄影水平去发掘和展现它的美。不过偶尔也会有“惊喜”:在一条巷子里,我们看到一个老奶奶正在纺纱,只是她的纱机上没有一根纱线,只不过胡乱绑了条绳子装模作样地牵在手上摆样子罢了,见我们来到,她面带笑容、有条不紊地“操弄”着手中的线纱,很像是真的,那一刻我倒想起了陈佩斯的小品《吃面条》;另一个小院门口的空地上,则铺着半张竹席和一堆篾条,只见一个汉子盘腿坐在席子上拿着篾条做活儿,不过他也只是假装忙碌而已,因为在我们拍他的那三五分钟时间里,他没有往席子里添进一根篾条。“明天还有一批摄影师要来,我不能把活儿全做了!”汉子嘿嘿地笑着说。
景致虽然很一般,但在村民们的倾情配合下,我们还是“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作品,满载而归。几天后,古村的摄影展在市区广场开办了,看着一幅幅各具韵味的照片,再掂掂口袋里已经拆掉信封塞进钱夹里的红包,不知怎的,我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