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之客 发表于 2014-7-14 15:28:04

多关注老人,感恩父母

   多一个微笑,多一句问候,我们慢慢步入老年,今天的他们,就是明天的我们。
   常回家看看,尤其对孤独的空巢家庭中的老人来说,浓浓的亲情是他们晚年生活最好的快乐良方,空巢老人不缺钱,不缺吃的,不缺喝的,缺少的是浓浓的亲情,子女精神上的安慰对于老人来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作为晚辈要多体贴长辈,在尽好经济赡养义务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赡养,给老人更多欢乐,愿空巢老人安享晚年。
   泱泱文明大国,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顺、孝敬,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本是千年良好传统,不知不觉在文明堆里消失,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不知回报的人,能承望他爱别人吗。
   很多民族把乌鸦当做神鸟,比如彝族人,他们自己的日子过得再苦,只要自己碗里有吃的,必会从碗里拨一些食物给乌鸦吃。因为乌鸦反哺,懂得感恩。乌鸦,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如果我们都像乌鸦那样,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回报父母辛勤养育之劳,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希望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能够给我们一个学习的榜样,感恩——成为一种义无反顾的力量。
  这样社会及家庭必会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那些空巢老人,或者是老人们,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晚年生活会无比幸福,无比安详。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世的时候,尽我们的努力,不要吝啬你的钱财,不要吝啬你的时间,不要吝啬你的问候,不要吝啬你的关爱,让他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过好每一天。
  也许,今天,他们看到了夕阳,明天,就看不到日出了!孝敬父母永远不要等!
   两碗粗饭,凉了许久,盛满了牵挂,难以下咽,电话是一座桥,父母站在这一头,等待亲人回家的脚步声,呛人的旱烟一闪一灭,尽力燃烧着孤独,与无法释怀的往事,母亲摸着毛边的照片,泪水淋湿了过去的欢笑,只有孙子早已睡熟,在梦中喊着爸爸妈妈,叫声像飘泊的小船,在迷茫的夜中流浪……
   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经常独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性格日渐孤僻,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有时候一整天都不吃不喝。一天早上起来后,老人看着空空的房间,情绪越来越低落,很少与人交流的老人往往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有的人甚至会产生厌世念头。虽然这种情绪只在很少一部分空巢老人中存在,但子女应给予他们一定的精神安慰,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摆正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鼓励用积极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关注老人,关注他们,有空多多陪陪他们,《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写出了多少父母的想法,写出了多少父母渴望子女回家说说话的渴望,有时竟成了一种奢侈,有时竟成了一种贪念,作为子女,难道有空连回家陪陪父母的心愿也实现不了吗。
   多关注老人,感恩父母,他们永远是我们最亲最亲的人。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休养,更是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关注老人,感恩父母